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北方之王> 第二部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折翼二

第二部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折翼二

从和日本开战以来,中国的航空兵就始终散发出耀眼芒。无论情况如何危机,无论环境多么的恶劣,无论敌人是多么的强大,他们始终保持了对敌人旺盛的斗志,凭借他们一腔的热血和精湛的飞行技能,日本航空兵即使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无法从他们身上讨到半分的好处。中国人杰地灵,人口众多,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空中健儿,即使国民政府的航空兵使用远比日本落后的战斗机,也在与日军的空战的不居下风。只是由于空战中飞行员和战斗机消耗过大无法补充和日军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淞沪会战中中国空军的战绩绝对远不止如此。

中国和日本航空兵的最大区别不是来自于数量上,更不是来自于训练水平和技能上,而是来自于两个国情的根本性差别。日本每年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成千上万架的战斗机,而中国却几乎没有自己的航空工业,国民政府所需的飞机完全依赖从国外的进口。当日本切断了中国的海上交通的时候,国民政府只能看着原本就已经比日本落后的战斗机一架架被消耗干净毫无作为。

航空工业涉及了到了许多相关的工业,一架先进飞机从设计到制造,直到量产交付使用,所涉及学科惊人,没有一定工业基础和科技后盾的国家,要从头做起简直是难于登天。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几乎毫无现代工业基础的国家,所以,虽然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原来的张作霖等地方武装。都曾构想过自己制造飞机。但是每每构想都不能化为现实,大力筹建地飞机制造厂也变成了仅仅具备飞机维修能力地维修厂。

正是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李成坤在筹建飞机制造厂的时候只定下了比较符合中国实情的目标。首先一步步从仿制开始做起,熟悉飞机制造工业,为以后真正地自己设计制造先进的飞机打下必要的基础。事实上,从冯如的中国人第一次飞翔开始,中国已经有了很多技术人员投身于飞机设计制造中来。如,原来的福建马尾海军军政局内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在当局毫不重视飞机制造地情况下,依靠极为稀少的资金,始终跟踪世界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在摸索中重视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制造出了不逊于欧洲列国的产品。

即便是如此,在航空制造工业方面,中国还是一片的空白,从厂房的建设到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甚至运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