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重生之悠哉人生> 第1123章

第1123章

老招牌。而有些店面,销匿无踪。

现在八大居就剩下同和居和砂锅居了。” 亮子有些遗憾地说道。

“京城之地。天子脚下。老板必定是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还不赚得盆满钵满啊!这生意自然能从摆摊到开大买卖。” 二丫咽下口中的鱼肉理所当然道。

“还真不是,我查过他们的创办人。”唐毓宁一本正经地说道。“事实上很多老字号的创业者都是外乡人。比如江南人张森隆开的稻香舂,闽南人林子丹的庆林春,当然还有齐鲁汉子牟家人的同和居。外乡人更加吃苦耐劳,他们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心血和辛苦,成功只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恰如其分的回报。”

沈穆清温润醇厚地声音响起,“见证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摊商小贩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则是老京城的商业圣地,它们像包罗万象的眼睛,不仅目睹了各个商号的历史,也梳理着老京城整体商业的脉络。”

沈穆清顿了一下筷子,“嗯!就比如老同和居所在的西四。西四成为一个买与卖的商业点,是在明代——那时候,它和刚开始创业的小商贩们一样,捉襟见肘,家徒四壁。后来,西四才真正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是因为当时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都必须从郊区运进城,而西四地处要道,交通四通八达,于是马、猪、羊这些当时市场上的热货纷纷在此交易。集市贸易的兴旺,直接带动了餐饮业、服务业的兴隆,许多小摊贩也正是借着这一时机开始创业或者获得长足发展,同和居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当小摊贩们经过艰苦创业,树立名号,一步步直到声名远播,西四也日渐成熟,从交易集散地、热闹商业街,最终成为京城商业网的中心。”

方默南叹道,“历史是公平的,市场也是,而机遇也几乎是平等的。小商小贩成大器也许并不是新闻,而如此之多的老字号艰苦创业的故事对于今天悠远的启示,我们不能浅尝辄止,经历的岁月的沧桑能保留下来,自然有它独到的地方,应该有值得挖掘的。”

一顿饭在感叹老字号中和品尝美食中慢慢度过。

吃完饭,不忘带走一些这里另一样甜点——混糖大馒头,好吃懂吃的人都知道,当年同和居的混糖大馒头半斤一个,名气一点儿也不逊于“三不粘”。

回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