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都市言情>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205章 投资中关村

第205章 投资中关村

量级的科学家之一三次访问美国,而这三次考察却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陈春先去了著名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他深深为那两个地方高科技公司的繁荣而心动不已。报国心切的陈春先直觉地认为,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硅谷,让那些沉睡在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可以转化成有市场价值的商品。

回国后,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言呼吁。在他的方案中,甚至已经圈定了“中国硅谷” 的地点,那就是他工作所在的中关村。

第三次考察回国后,他终于决定从自己做起,来催生出中国的硅谷。在他的奔波下,京城科协成了他的支持者,这个力量弱小的协会借给了陈春先200元钱,并帮助他开设了一个公司账户。

就在1980年的年关将近之际,陈春先在中关村的一个仓库办起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京城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陈春先的举措在中科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是在社会上,这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事件。没有一个媒体对此进行报道,陈春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这位中科院里思想最活跃的中年人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科学家生涯,他将开始一段平庸而坎坷的企业家经历,日后他整天为业务而奔忙,甚至还曾经因为债务纠纷而被人两次绑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失意的公司经营者。

可是,就是这个陈春先却以一人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

他为服务部所设定的经营原则后来成为中国民营高科技公司创办的共同规律,那就是:科技人员走出研究院所,遵循科技转化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自主决策。

在他被怀疑、辱骂和嘲笑的身后,一家又一家科技公司在中关村出生了。

三年后,在没有国家任何投资的前提下,中关村赫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电子一条街” ,到1988年,这里的民营科技公司达到500家。

“何总,中关村未来将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你们在这里投资是绝对不会错的。”陈春先有些激动的对何平说道。

何平微笑的看着他,对于这位只在传记当中看到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