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都市言情>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111章 香江版《英雄志》

第111章 香江版《英雄志》

场、养猪场不同, 郭文兴教授把金坷垃走出辽省的第一站锁定在了南河省这个中原省份, 同时也是国内的农业大省。

加上之前魏峰前往宝安开设养猪场的事,韩屯的队办企业已经全部实现了走出辽省的阶段性目标。

远在羊州的江永安时隔三个月给何平打电话,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英雄志》第一卷在香江开售,一个月时间狂销二十万册。

要知道香江不同于内地,人口几百万而已,一个月时间销量达到二十万册,实属罕见。

至于《英雄志》能够一炮而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香江报纸《明报》的老板武侠小说巨擘金庸老先生在报纸上发文评论:一部《英雄志》,数英雄之行,起跌宕之音,阅后心中澎湃有加,实不得不一吐而快之。

其后又有香江《明报》编辑评论称:此作诚金庸先生封笔后,武侠小说之扛鼎巨作。

说起《明报》,是由金庸先生和沈宝新先生共同出资于1959年创办,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

在彼时的香江,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才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明报》已经成为日销十万份的大报,是香江媒体界举足轻重的报纸之一。

受益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明报》的读者多有对武侠小说痴迷之人。

自1972年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完结之后,尽管香江武侠小说界不断涌现出新人新作,但武侠小说走向没落已经是一件不可避免之事。

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武侠小说走向没落的说法甚嚣尘上。

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原本属于武侠小说的受众不断被其他娱乐形式所分流,这一文学形式的沉寂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就在这时,来自对岸大陆的一部武侠小说却突然横空出世,得到了武侠巨擘金庸先生的盛赞,那些武侠小说迷怎能不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