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醉迷红楼> 第1044章红翎信使

第1044章红翎信使

隆正十九年,八月二十三。

今日,是刑王千秋之日。

刑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武威大营内,车马流转。

无数的物资如流水一般,运进又运出。

从大秦各地赶来的徭役民夫们,也都形色匆匆,面色苦楚。

今年,不是一个好年份。

各地都在闹灾,虽然朝廷英明,从番邦夷国弄来了许多船粮食,解了江南饥荒。

可百姓也多只能勉强度日。

水灾无情,流离失所,已成定局。

而西域又起刀兵,大战燃起,本就艰难的百姓身上,再加重了一层负担。

前明有个辽东饷,如今也有一个西域饷。

许多有文化的老爷都在暗里传,朝廷如今在步前明的后尘,怕是没几个年头了。

更有甚者,还言道当今子,十有八九要走崇祯爷爷的路子。

东面那座紫禁城后山上有座煤山,而据神京大明宫皇城后面,也有一座煤山,就是为当今子准备的……

不过,民夫们却觉得好像不大一样。

前明皇朝的辽东饷,搜刮的是本就贫苦的困难老百姓的底子,榨干了他们的骨头,逼得他们易子相食,却不敢动读书老爷们的荷包。

可如今读书老爷们整私下里咒骂的昏君暴君,虽然也收战争饷银,却是按照田地亩数来收,而不是按照人头丁口来。

如此这般,没地的佃户或者有少量土地的百姓们,根本不需要交多少银子,而那些田广宅宽的地主乡绅老爷们,才要多交银子。

虽徭役依旧是按丁口来出,可只要不逼着交税,逼的老百姓卖掉最后一口活命粮,反而还会下救济粮食,老百姓就能活下去。

总有条活路,这和前明可不就不同?

民夫们心里其实还挺感激当今圣上的,没有朝廷下的那几口救命粮,还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哩!

就该多收乡绅老爷们的银子,他们那么多银子,不收他们收谁的?

看着高高在上,从不劳作却个个富庶的乡绅老爷们被割肉割的肉疼,民夫们既对朝廷多了敬畏,心里也舒畅许多。

陛下果然圣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