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中华大帝国> 第八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三

第八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三

。德国政府同意在技术上及其他方面帮助罗马尼亚进行它的十年经济计划给予罗马尼亚长期信用贷款以购买德国机器与器具并以此项资金协助其扩增产量、改进水道、展灌溉。

德国方面认为德罗商约是“德国贸易政策的最重要成功”是国将国家经济设计推及民族经济领界以外的第一个实例”。德国承认这个协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德国需要的工业原料产品如棉花、亚麻、油菜籽的生产但他们同时称其对罗马尼亚亦有利益可以帮助其解决经济问题因为罗国的可耕地是有限的而比起其耕地面积来农村有大量过剩人口所以农民改种那些需用更多劳力的工业原料产品是有利的。

德国对于多瑙河流域其他各国的尼亚之但这些方案的宗旨全是一样:为德国谋利益。192o年11月日的德匈贸易协定规定匈牙利须改变农业的性质使其产品种类方面更多而德国保证购买匈国全部可出口的过剩产品。例如匈牙利需减少禽肉产量而增加鸡蛋出产以供德国的需要。在保加利亚德国的经济目的可以一言以蔽之:强化农业。

德国将保加利亚那些靠农产品而维持的工业加以展以期增进德保的贸易。举例说为了鼓励保加利亚向德国出口罐头肉品、干制水果和菜类德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保加利亚建造屠宰厂、冷藏厂、玻璃暖房等设备德国认为这些企业可以增加保国农民的购买力可以吸收更多的德国工业产品。

德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如I.g.法本已经派专家对多瑙河各国的经济结构做了多年的研究该公司研究所得的结果是:鉴于多瑙河流域土地利用之落后德国的化学工业可以从中获取最大利益。多瑙河各国的土壤已经被耕种到枯竭的程度如欲扩大生产并使其多面化非施用化学肥料与杀虫药不可。这批专家又现耕种方法和畜牧方法的现代化需要大规模使用其他化学品例如畜药、灭菌和酵设备及农家应用的油漆等等。

除农业外德国也计划开东南欧的矿物资源。德国人积极参加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冶金业以期增加、铬、铅的生产。除西班牙外南斯拉夫是欧洲最大的产铜地。对东南欧的工业和矿业展亦如对于农业一样德国正在极力使其配合德国的需要并在德国资助与指导下进行。只有在不违背东南欧的“有机体”展之范围内并有助于促进其人民购买德国工业品的能力工业化方被允许。

德国对东南欧的政策是使它变为德国的“农业腹地”他们对西欧各国的方案却将这些国家变为德国的“工业腹地”尤以比荷两国为甚。比利时主要是一个工业国其工业化程度甚至高于荷兰。

二战前比利时和卢森堡每年共出产7oo吨钢每年出口5oo至万吨煤但每年需由法德两国进口约1ooo吨焦炭以及大量瑞典铁砂。比利时的纺织工业亦甚达每年以大量的棉纱、棉制品、毛线、麻纱和白麻出口国外。

德国将比利时配入欧洲经济计划时是否仍保留比国领土原状似尚未决定。也许比国将被分裂成数国北方的弗拉芒部分与荷兰并成一个缓冲国而南方的瓦隆部分则与法国北部若干省共组一个新国家。比利时被占领后其经济改组已在积极进行中例如其农业即仿照德国农业自治区的办法而被改组根据192o年827日的德国法令成立了所谓“比利时农业与粮食业全国公司”包括比国境内一切生产或买卖农业品的企业。凡生产或经售农业所用原料如肥料、种子、食料的企业以及园艺业与渔业亦均包括于该组织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