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中华大帝国> 第十三节 真理不辩不明 下

第十三节 真理不辩不明 下

鸿铭又喝了一杯酒继续说道:

“所以国子监的设定与其他无关只与制度有关岂不闻江南江北之变与官制何干?”

“因此历史趋势必然是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上升并且最终取代满族贵族集团的统治。鸦片战争前夕道光帝鉴于满族大臣的无能破例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办理禁烟事宜已经初露汉员地位上升的迹象。太平天国割据江南八旗兵不堪一击满员不堪一用清王朝岌岌可危最后靠中兴三杰等建立湘军、淮军地主武装才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事后清廷不得不破例给曾、李封爵。尔后李鸿章跻身军机成为晚清的栋梁之臣。而且淮军也取代八旗、绿营成为清军主力。所谓“同光中兴”实在是凭借汉族官僚集团之力清王朝也因此多喘息了许多年。自此以后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空前上升不断的外患内乱给他们创造了崛起的机会。

统治危机又迫使统治集团进行改良搞洋务、变法维新、编练新军这些都需要人才而满族贵族官僚却保守~.一步把汉族官僚集团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洋务派、维新派几乎全是汉族官僚。更重要的是政权的支柱——军队最后也掌握在汉族官僚集团手中。

与满族贵族集团没落、汉族官僚集团上升的趋势相一致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势力崛起这也是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清王朝汲取历史经验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不允许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也不允许地方官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清末外患内乱造成了深刻的统治危机也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崛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不但统领军队而且兼署督抚职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形成了有独立性的地方势力。甚至在英法联军逼进北京的危急关头正在围困天京的曾国藩竟然以安内重于攘外为由拒不奉诏勤王以后督抚大员取得了节制军队的权力从而造成了地方独立于中央的隐患。

地方势力的崛起还有经济上的原因。洋务运动中地方官僚兴办了一批新式工业以及文教事业如曾、李、左兴办的军事工业张之洞在湖北等地建立的纺织、煤矿、冶铁等企业。这些官僚企事业加强了地方的独立性和经济实力。

同时民族资本的展也要求地方政府维护其利益以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