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中华大帝国> 第三十节 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三十节 协约国与同盟国

使英国认真考虑俄国扩张带来的威胁。

十九世纪后半叶拜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这两位欧洲领袖地一系列外交活动所赐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成为各国挖角决策者所普遍接受的观念。基于保守传统、自我节制与内外均衡的正统主义原则变得很不重要。而这种原则正是保卫欧洲和平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维也纳体系维持下去地最根本原因。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达和市场的扩张国家的管理深度和镇压力量进一步加强一旦那些保守国家不再需要彼此支持来对付国内外的形形色色的革命运动那么它们在外交上就可以自行其事。互相拆台。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地起因是俄法-英德矛盾但决定性因素确是俄国、德国和奥匈三个君主**国家的分裂而英国的态度转变则成了压垮欧洲均势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九世纪也是民族主义潮流激荡的世纪。俄国在东欧和巴尔干大肆宣扬泛斯拉夫主义而德国则针锋相对地推行泛德意志主义。奥匈帝国这个多民族帝国一方面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浪潮中摇摇欲坠一方面则指望德国能够站在泛德意志主义的立场上拉自己一把。

法国出于国家荣耀和民族统一念念不忘夺回区。德国出于同样的原因决不肯放弃。俄国嫉妒德国在欧洲大6上的霸权德国则害怕俄国巨大的潜力。法国觊觎英国的世界霸权羡慕英国的公海舰队。

英国则视法国模仿英国建立公海舰队为推翻大英帝国的明白无误的证据。每一个国家都患上了自恋症对本国的天然权利喋喋不休对他国的意图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

公众的情绪和报纸的社论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圭臬。法国的民意便是要求收复失地和对德复仇英国的民意便是“谁要避免内战谁就要去当帝国主义分子” 。英法两国皆为所谓的民主代议制国家视回应民意为理所当然。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是这种**国家却对民意更加敏感。

因为这几个**国家中君主的威望和王朝的延续完全靠对外强势扩张来维持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度性的宣泄渠道民意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外交政策上来而且根本不会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国际关系总是把外交斗争看作是体育比赛视正常的外交妥协为奇耻大辱对危险的军事冲突欢呼雀跃总以为国际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