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其他类型> 医汉> 第 38 章

第 38 章

霍善可不晓得自己完成了在朝臣中的一次小范围露脸, 他因为年纪小,很难把粽子包得很好看, 所以自告奋勇当现场指导,到处溜达去指导众人该怎么包。

在霍善坚持不懈的反复演示之下,大部分人都明白了粽子的包法,连刘彻他们都包得有模有样。

霍善拿着他那两片展示用的竹叶到处给人溜达到一个中年文士旁边,赫然发现这人动手能力极强,粽子包得又快又好。他颇为惊奇地拿起来看了看,觉得这是全场卖相最佳的粽子!

没办法,在座之人在家基本都是吃现成的,谁会亲自动手?

霍善和人家说了一声,便拿了个对方包的粽子,屁颠屁颠跑回去给刘彻父子俩看。

说这个包得最好!

刘彻问他从哪拿回来的。

霍善不认得人,只能指给刘彻看。

刘彻顺着他的指头一瞧,笑道:“原来是枚皋。”

太子刘据见霍善一脸茫然,便给他介绍说这人是大文学家枚乘的儿子,与霍善还算有点缘分,因为霍善的封侯诏书就是他给写的。

听说枚皋是枚乘儿子,张仲景几人也给霍善介绍起来,说枚乘此人写了篇《七发》,内容十分发人深省,体裁也相当别具一格。后面有许多汉代人学着他写赋,便有了著名的“七体”!

霍善听后还是一脸茫然。

倒是刘彻笑着调侃:“看到枚卿,朕倒是想起了他父亲枚乘。记得朕还是太子时便极爱读枚乘的《七发》,据儿你们得空也可以去读读,里头说的富贵人家许多孩子的毛病,你们若不注意些恐怕都逃不脱。”

刘彻确实很喜欢枚乘,他登基后马上派人去接枚乘入京,枚乘以年老体衰推辞,他还特意命人把马车改装了一番,用蒲草把车轮给裹起来增强马车的抗震性。

这便是有名的“安车蒲轮”。

皇帝都这么礼遇了,枚乘自然没法再推辞,于是就……死路上了。

刘彻得知后非常伤心,后来枚乘的儿子枚皋来到长安,很快便获得刘彻的赏识留在身边,与司马相如一起成为刘彻的御用文手。

太子刘据乖乖记下了刘彻随口说的嘱咐,霍善却是直接追问:“什么毛病?”

刘彻就给他分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