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她。

苏鱼没说的是,她之后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很满,但苏阿爷苏阿奶难得来首都,她怎么都要挤出时间陪伴两位长辈,虽然苏阿爷苏阿奶没表现出来,但李琳悄悄跟她透露,其实两位长辈是有不安的,他们一辈子都没出过省,就在老家那块小地方打转,虽然憧憬向往首都,但陌生的城市,多多少少不安心,甚至苏三伯三伯娘也是同样如此。

苏鱼当然要来,对她来说,亲人亲情是最重要的。

故宫、国家博物馆、颐和园、长城……吃首都各种美食,还一起去喝豆汁儿,反正苏鱼是不吃的,三个娃同样如此,倒是苏阿爷苏阿奶苏三伯三伯娘喝光了一大碗,四人对此评价说,还不错。

苏鱼和三个娃那一刻表情如出一辙的懵逼,但苏鱼很快反应过来,四位长辈都是经历过饥.荒的,那时候连树皮草根都香。

玩了一个多星期,苏阿奶四人就准备回家了,他们都怕给孩子添麻烦,不愿意多留,苏季华好说歹说,也只能让他们多住三天,三天一到,根本挡不住四人要离开的脚步,只能把人送到火车站去。

苏鱼又恢复之前学习考研养娃的日常。

*

现在做餐饮不像后世那样竞争激烈,当然随着做个体户的人越来越多,开饭馆的人也多了起来,不过像苏季华这样厨艺好又能下狠心辞掉铁饭碗的人大厨不多,大厨们很多还是愿意捧着铁饭碗的,毕竟能做大厨的年纪都不轻了,有拼劲的人更少。

不如说,现在愿意做个体户的很多都是没工作的人,刚开始改开,大部分人观念还没转过来,甚至有人是鄙视看轻做个体户的,等再过几年,那时候大家才开始追逐金钱,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公职人员也成了一种潮流。

所以苏鱼很佩服她爸苏季华这份魄力,明明再做几年就能拿退休金跟很多人一样过上悠闲舒适的养老生活,他却依然在奋斗拼搏,不同于苏季华,她是知道未来的人,苏季华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他只是跟着国家政策走,不知道前路在哪个出口。

苏季华:“反正跟着国家政策走没错,我天天看报纸新闻听电台,你在学校,大学也是国家消息最先到达的地方,咱父女俩盯着,这方向错不了,走着走着,总能走到那出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