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兴宋> 第360章 我的绰号居然很响亮

第360章 我的绰号居然很响亮

第360章我的绰号居然很响亮

见过侮辱人的,没见过这样侮辱人的——话说张青与董平原先也是体制内人员,虽然因贪赃枉法、或误了公事被迫做了盗贼,可他们基本的道德底线还在,什么行业羞耻,什么行业是正途,他们心中有杆秤。**

时穿直接说见过逮捕二人的文书上的画像……这两人一下脸红脖粗,有点恼羞成怒了。

据记载,梁山水寇起源于花石纲。当初苏州支应局的监司朱勔运花石纲时,差遣杨志、李进义(即演义中的卢俊义)、林冲、王雄(即演义中的杨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必胜(即演义中的大刀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挥使,运送花石纲上京城,路上纲船沉没,而这种“沉没”大概有什么猫腻,以至于押运的十二名指挥使,竟然怕一贯仁厚的宋朝廷追究,丢下一家老小逃入了梁山。

据记载,董平是郓城县捕头,原是押司宋江手下,恰有屁民告石碣村恶霸晁盖等人持强凌弱抢夺民财,知县派董平去捉拿晁盖候审——这位晁盖看来真有问题,在耍流氓不过挨十五小板的大宋,居然不敢应诉,当夜逃走。董平只捉得晁盖之父晁太公,用绳捆了押解回衙。途中晁盖等人把晁太公抢去,董平事后担心知县责罚,干脆在宋江的引荐下投了晁盖——从这件事上看,给晁盖通风报信,公然做县里黑社会保护伞的,很可能就是平常包揽诉讼的当地政法委的公务员宋江。

再后来,晁盖与梁山水寇合流,他杀了恩人王伦而夺权后,曾经转战北上去了太行山,但因在山上屡受官军围剿,无法在太行山存身,便开始辗转京东西路,后来又突入淮阳军的骆马湖,躲入湖中呆了好几年——这伙人是实实在在的水寇,但他们呆在骆马湖的时间比在梁山更久,不过因为三十六人当中,有二十名军官最初是在梁山躲藏的,所以习惯上把他们称之为梁山水寇。

张青是军官,曾经的官军指挥使;董平是曾经的捕头,过去也算是蒙县尉一类的角色,现如今混在盗匪队伍里,被过去的大将指出他们盗匪的身份,自然喜欢用拳头说话了。张青一声唿哨,他带的十余名随从立刻向两侧展开。

遇到这样正面交战,捕头一贯听从军官张青的指挥,听到张青的唿哨,一撞直董平也跟着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