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其他类型> 戏明> 第 300 章

第 300 章

、谷梁家都曾根据自己的见闻、理解或者政治需求为它作“传”。

“传”这种文体在当时是很流行的(bqger)•(com), 像孔子为《易》作《易传》♎([笔趣?阁])♎『来[笔趣?阁]?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qger)•(com), 就是用自己的理解给古籍作注释。

当时不管是技术还是知识大都是通过口授一代传一代的,有些学生听听就算了,有些则会用心记下来回家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偶尔也会出现个有恒心、有学问的学生或学生后代会把这些课堂内容整理成书。

在这个传授、记忆、理解、转述、整理的过程中,总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

于是《春秋》这节曾经由孔子弟子子夏开讲的春秋末年公开课,就有不同版本、不同倾向、乃至于不同时代的课堂笔记流传下来!

这些动手整理课堂笔记的人生平经历各不相同、人生追求也各不相同,以至于他们听到的说法以及对事件的理解可能相差极大。

也就是说,这一经不仅教材贼多,内容还可能自相矛盾,就问你敢不敢考!

所以不管是从阅读量来说,还是从分析理解能力来讲,敢选修《春秋》都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决定。

毕竟这一经就算你答得再好,主考官要是不修《春秋》,对你的卷子也是持保守意见的。

万一是主考官自己都不大理解的内容,点评时出了岔子岂不是闹笑话了?还不如少评几句、少夸几句,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吴伯通倒是没有这个烦恼,他从小过目即诵,又有多年的文教经验,《五经》都是学通了的。

只是方才看了一堆《礼》义,乍然读到篇《春秋》义还有点不太适应,故而他再次放慢速度细读起来。

这次的考题不难,考的是“社稷是养”,出自《左传》中晏子不死君难一段。

讲的是齐庄公跑大臣家跟人老婆偷情,被大臣愤而弄死了。

当时有人悲痛地自杀殉君,作为齐国大夫的晏子也被询问要不要追随国君去死。

晏子给了个很有意思的回答——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为人君、为人臣的责任都是

(bqger)•(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