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五十七章 他回来了

第五十七章 他回来了

无事,吸引了百万流民一样。

“这是獠布?”邵树德看着渭州官员献上来的贡品,欣喜问道。

“正是獠布,已是渭州名品。”

“此皆陛下之功也。”

“陛下为陇右百姓,真是操碎了心。”

邵树德摆了摆手,打断了官员们的歌功颂德。

獠布本为旧兴元镇的特产,由生活在巴山一带的蛮獠种桑养蚕,织造而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大夏军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后,因为气候的变化,北方的蚕桑业有所衰退,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北方中的北方”,即泾原、夏绥、凉州甚至幽州一带的蚕桑业。

不是不可以种桑树,实在是无利可图,没必要费这个事了。栽点普通的枣榆,收益都会更大一点。至少,枣子可以吃,榆树可以做马车。

但渭州、岷州一带还顽强保留着蚕桑业,可能是本地的气候相对好一些吧。

而这个种子,还是邵树德种下的。

当年,他用马匹从蜀中军阀那里换人口,也从山南西道发配罪人到陇右,把獠布的织造技术带了过去。三十年下来,渐渐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的名品,甚至可以当做贡品献给他。

又是满满的成就感。

我改变了渭州、岷州百姓的生活,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呃,请忽略这两年。

“朕不太懂织造,仅从日常穿戴来说,渭州獠布已不输巴南獠布,妙哉。”邵树德摸了摸献上来的贡品,然后交到官员们手里,让大家一一品鉴。

俗语云男耕女织,织这种经济活动贯穿了整个小农经济,占有极大的比重。

陇右的先天条件不如河南、河北,能增加一点特色产业,是有利于维持地区间经济平衡的。

品鉴完獠布后,渭州官员退场,阶州官员上前。

邵树德看到了摆在面前的茶叶、油橄榄,这是他点名要看的东西。

时间恰好是在午后,众人在渭水之畔,席地而坐。

宫人们煮起了茶,邵树德趁机拿着一枚油橄榄,仔细观看。

他原本不知道国内油橄榄的主产地。后来询问才知晓,竟然是在阶州(今甘肃陇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