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四十九章 汉风唐韵

第四十九章 汉风唐韵

“龙十三,中九、次七,桃二树一……(bqger)•(com)”

“合剌,中八、次六,桃二亩廿四步……♗(笔趣$阁)♗[(bqger.com)]『来[笔趣$阁]$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qger)•(com)”

“奴罕……”

“中”就是中田的意思,“次”即下田。

“桃”为“蒲桃”,就是葡萄田。

二人对了很久,至少账册上的数字对上了,随后又不辞辛劳,骑马前往同光寺左近的寺田内,一一核验。

朝廷攻占焉耆之后,大部分土地“无主”,于是划拨了一部分给新建的同光寺。

寺庙住持是高昌大德礼胜法师的徒弟法海,来此开枝散叶,建起了战后焉耆府第一座兰若。

法海早就在道旁等着了。

与一般人想象中不一样,法海身高体壮,面相凶恶,擅使铁棍。上阵厮杀之时,管你穿着什么铠甲,老子兜头给你来一棒,啥都不好使。

“二位官人有礼了,贫道于此恭候良久。”法海双手合十,尽量“慈眉善目”地说道。

“法师方外之人,无需多礼。”二人笑道:“我等也是奉府尹之命,前来巡视,麻烦法师了。”

“应该的。”法海说道。

说罢,当先引路,一一介绍哪处田地是哪家的,到底是上田、中田、下田,还是种了树、葡萄又或者别的什么作物。

当然,法海只需介绍。他身后还跟着几位僧人,把寺田的佃户们一个一个喊出来,让他们随时备查。

看得出来,佃户们在看到僧人时是有些拘谨的。不仅仅是因为租种了人家的田地,更因为寺庙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经济系统。夸张点说,一个普通的农人,生老病死所需的大部分东西,都可以在这个经济体系内解决。

“听闻往年多有粟特、波斯胡商东来,他们现在还来么?”两位小吏随便抽查了几户农家,没发现什么问题后,问道。

“去岁兵荒马乱,没人过来。”法海用回鹘语问了几个农人后,说道:“不过这些胡商确实可疑。以后若遇着,定严加盘查。”

二人尽皆无语。

他们是从中原过来的,还不太适应西域僧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听完法海的话,只能点头干笑,中原的僧人只敢放放高利贷,西域的僧人怎么这副德性?

(bqger)•(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