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十章 少年

第十章 少年

“李卿打得十分出色, 与我所思不谋而合。”邵承节赞道:“若圣人来指挥征南之役, 他不会这么打。世间统兵之将领,其风各异,须得好好琢磨琢磨。我听闻西域贼人练兵、治军、打仗的路数又不一样,若李卿对上,一味穷追猛打可能会吃亏。反倒是圣人这种‘先为己之不可胜,再为敌之可胜’的用兵方略,更为稳妥一些。”

李璘听了有些惊讶。

素闻太子用兵勇猛精进,怎么今日这样说话,老实说有点不太符合他的风格啊。难道年岁长了,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思路又变了?

这不是不可能的,少年时的太子带兵打仗,与中年时能一样么?生活环境都变了,经历的事也不一样了,想法肯定会跟着变。

他今天说这番话,让李璘隐隐觉得太子的兵法思想更进一步了,即对上不同风格的将领,有不同的应对战术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的风格。

这种思路怎么说呢,用得不好那就是两面挨耳光,用得好那就是神将。

圣人倒是有点这个味道了。

世人都说他用兵稳,但在淮北打杨行密的时候,充分发挥骑兵战术,勇猛精进,打得敌人顾此失彼。

打朱全忠的时候,就稳重多了,以耗为主。

打契丹八部,则是堂堂之兵,厚重如山,一往无前,让契丹数十万骑手足无措。

而且,圣人用兵时还有很多战场之外的招数,经常奏效。

打仗能打到这种程度的,不仅仅要求军事上的才能,还要求人生阅历、洞察世情,此谓神将也,李璘自觉还有所不如。

“今日讨论,都记下了吧?”邵承节看向角落里的两位“实习”武学生,问道。

“回殿下,都记下了。”二人齐声答道。

“那就好。”邵承节站起身,看向众人,道:“讲这么多怪没劲的,出去练练?”

“练练!”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起身。

练武输赢是一回事,与太子加深感情则是另一回事。

当然,能进讲武堂的,都是有点“慧根”的,圣人还在呢,与太子亲近到哪一步,是个值得细细考究的问题。

******

而就在讲武堂内众人口沫横飞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