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五十章 营州风貌

第五十章 营州风貌

,怎么思考问题。医学、农学、算学,在他看来只是实用技巧,是小道,比不得经学大道。

“好好学就是了。父兄送尔等来入学,可是费了好大劲。” 吕琦故意板起脸,说道。

学生们行礼退去。

吕琦暗暗松了一口气。

柳城县经学有三十人之多,多为蕃胡之众。让他们入学,其实也是一种怀柔之策。

大夏肇建,地方经学生的“就业率” 还是很高的,多充任各级衙门小吏。部分学业较出众的,即便没考上进士,也能直接当官。

虽然因为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多,这条路在慢慢变窄,但终究还是一条出路,比较受人欢迎——至不济,也可以混个粗通文墨,总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强。

教育,始终是最好的同化方式。

吕琦在种觐仙门下听课的时候,就听先生提起过关西的州县经学,对其化解蕃胡戾气、减少地方动乱的作用大加赞赏。

当然,种觐仙也直言,关西的经学生能到关东当官,对于关西经学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便是县一级的小官小吏,也非常吸引人。

营州如果能持之以恒教育个二十年,一众蕃胡部落或许都会慢慢汉化。这种事情,总是从上层最先开始。

******

遐想完毕后,吕琦收拾了一下东西,施施然出了县学,准备回家。

家里帮他在柳城县西郊购了块地,起了座宅子。

建宅子的人手都是从附近村里募来的。

从去年十月开始,一直到今年夏末,朝廷从曹州发了上万户移民过来,营州六县户口大增。至今已有两万三千余户、十一万余口。

新来的人,头一两年的日子肯定是很难过的。

以去年十月抵达的第一批曹州移民为例。他们今年收获了第一批小麦,结果非常惨澹,亩收大概只有六斗上下。

这个水平,与农业水平较为落后的横山党项有一拼了。

前唐之时,北地长期耕作的土地,上田亩收一斛多,好的有两斛,中田一斛上下,下田不足一斛。平均下来,一茬粮的亩收在一斛上下。两年之内,一亩地总计可收两斛有余的粟麦、五六斗杂粮——两年三熟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