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八十三章 海港

第八十三章 海港

清楚, 基本都是刺史自治了。

“新罗院相近有天门院、赤山院, 僧众有曾至日本者,日本亦有僧人来此寺庙。开成四年(839),日本国有使者运七十斛米来朝贡,也是在此上岸,但日本人不及新罗人多。”王师鲁说道。

“哦?何也?”邵树德问道。

“因为新罗人势大,日本商人便是想售卖货物,也得看新罗人答不答应。一般而言,日本货物多由新罗人转售。”王师鲁回道:“日本、新罗皆小国,但小国也有强弱之分。目前看来,似乎日本不及新罗。”

邵树德点了点头。

王师鲁不知道日本、新罗的实际情况,他只是依据登州境内新罗人的强势来判断,自然失之偏颇。

“新罗、日本货物,年售几何?”邵树德问道。

“不知。”王师鲁尴尬道:“勾当新罗所每年缴钱两万缗,历来如此。”

真要收关税,肯定不止这么多。两万缗就是一个固定数额,定然严重失真。

邵树德以前觉得淄青兵“没有骨气”,“不够死硬”,太乖了一点。现在觉得,如果淄青武夫也像魏博武夫那么跋扈的话,赤山浦的海贸生意多半做不下去,新罗商人的货物早就被抢光了。

这样也好,以后总是要对外做生意的,把人全吓跑了也不行。

“我欲在赤山浦设一新衙门,曰海关,专司征税。”邵树德说道。

海关这个词不难理解,陆地上的关隘本就有收税职能,海上当然也有关口了。

国朝在广州有市舶使,由清海军节度使兼任。市舶使的职责有三:第一、收税;第二、采买紧俏货物,垄断销售;三、管理外洋商人进献的贡品。

这三份职责都很有“钱途”。

收税主要是下碇税,没有明确的税率,按照唐时阿拉伯商人的记载,一般是十分抽三,也就是30%,比宋代中前期10%的税率高多了。

第二份职责的收入也相当之高。外洋商品嘛,尤其是香料这些,需求量非常之大,但市舶使会代表朝廷,与外商谈好价钱,提前买下,然后批发给大大小小的商人,转手渔利。也就是说,在一些高价值特殊商品上,只有市舶使有专卖权,其他人只能当二道贩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