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四十八章 西行之汴州

第四十八章 西行之汴州

来买东西吗?”王师范问道。(bqger)•(com)

“在怀州、汴州、万胜镇、圃田镇等坊市可用,再远一点就不行了。我也问过,各地清算行盘账的人不够,会算学的太少。”商徒回道。

✩本作者孤独麦客提醒您最全的《晚唐浮生》尽在[笔趣&阁],域名[(bqger.com)]✩『来[笔趣&阁]&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qger)•(com)

“那这飞钱岂不是无用?”王师范追问道。

“可以转给他人嘛。”商徒笑道:“在银元票背面写上转给谁,签名,按上手印,清算行也认。”

“这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办法。”王师范叹道。

“也有人收银元票。”商徒又道:“就是得打个折,还行,还还价也能接受。”

清算行发行的银元票,分记名和不记名两种,但主流是记名的,不记名的越来越少了,只能在坊市内流通,出了坊市人人都会怀疑是假的,价值大跌。

记名银元票有个好处,上面写着持有人的姓名、乡籍、开票日期、开票缘由,都可以追溯。清算行那边还留有半联,互相对上就能兑换银元或实物——一般是后者。

银元票的转让背书,也是清算行许可的。

民间有人打折收银元票,同样是被认可的。

这两种行为有助于让银元票走出坊市,进入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即流通范围变大了。

十几年了,民间终于出现了票据经纪业务,虽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萌芽,但也可喜可贺。

货币改革,在缺乏贵金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邵树德费尽心思,循序渐进,一步步让市场自发熟悉、认可,然后一步步扩大流通范围,属实玩出花了。

不靠武力强迫别人接受什么东西,而是以一种互利互惠、方便大家的形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动商业的进步,这显然比前者更具生命力。

在商人们渐渐适应之后,私人开具的商业汇票也会慢慢出现,这是依靠私人的信用,而不是政府的武力。即便王朝覆灭,它也不会消失,因为已经广泛存在于商业活动中了,与哪朝哪代、哪家哪姓无关,这是邵树德最想推行的所谓“不会消失”的东西。

缺乏优质合格货币的社会,是带着枷锁前行的,商业交流非常缓慢、低效。而商业不发达,生产端也很难取得进步,因为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白搭。

商徒看了看王师范身后的马车,笑了。

(bqger)•(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