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三章 生活与提头卖命

第三章 生活与提头卖命

时候不好发卖,这钱就白扔了。”

“这……” 白五郎闻言有些迟疑,道:“你可听到什么风声?”

“哪有什么风声!”王郊迟疑了下,还是说道:“上次碰到乌兰县的金三,他在河源军当骑卒,说保义军在大帅那里不讨喜,今年秋收后还得出动。金三说话挺准的,料事必中。我觉得也不无道理。”

“是挺有道理。”白五郎叹气,道:“李璠算什么东西,他也能当节度使?我看哪,大帅非得把他手里的本钱耗完了才肯罢休,只是连累咱们了。”

王郊默默地吃着粟米粥和羊肉,不说话。

“不过该买还是得买。”白五郎一拍大腿,说道:“打完仗总还得回来吧?浢津这地方,我喜欢,比会州好。再者,也不贵,买就买了吧。我家大郎身子骨弱,怕是当不了武夫了,以后留给他,就在陕州扎根算了。”

“不贵”!好吧,大唐武夫,就是这么豪横。

艰难以后,国势日衰,但武夫收入却直线上涨,便是一个大头兵,收入也是衙门小吏的好几倍。

肃、代那会,按制,一军12500人,一年光绢帛赏赐就15万匹,人均12匹。

此外,这个军还有金银饰鞍辔各二十具、锦一百匹、彩色绫一百匹、绯紫紬绫二百匹、色罗三百匹以及男女锦袍、银壶瓶、锦褥、紫绫褥之类的高级实物赏赐,都有定数,用来额外奖励表现突出的个人。

这是实物赏赐,还有钱赐、粮赐!

大唐花在一个武夫身上的钱,可能是古时单个军士的好多倍。

正所谓:“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夫兴师不有财帛,何以结人之心哉!”

这就是大唐武夫的价值观,你给够钱,我来玩命。

当然以上是朝廷规定,各藩镇依照自身情况,有的比这还多,有的少——但不能少太多,不然小心被砍死!

不过随着经济逐渐下行,到了五代末年,这个标准就下降太多了。到了北宋,收入较高的禁军一年得到的各种粮食、财物,折合成晚唐军士的收入,大概只够抵消他们的粮赐,综合下来只有唐代藩镇兵收入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140万大头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