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四十章 班底

第四十章 班底

之子安排了更好的出身, 即武学生。武学生可以在部队里不断升迁, 不会因为你出身部落就受歧视,他们注定是一个如朝阳初升般崛起的政治军事团体。

这个出身,可比编户齐民当闲官的那些部落头人们强多了。

比试结束后,照例是颁发赏赐。

“何檠,十箭中九,当为射术第一。”邵树德从亲兵手中取过三匹宣州红线毯,交到一脸激动的何檠手中。

“门下谢总办赏赐。”

“此物贵重,一匹可以换数匹绥州杂绢。”邵树德又叮嘱道:“百姓辛劳,终日耕作。夏秋两税,地税纳粮十余斛,户税又要纳绢、钱若干,赋外科敛,还有青苗钱、地头钱、税草。镇内有事,还需额外进献,生活大不易也。这赏赐收下无妨,是你应得的,然须谨记,从军之后,保境安民,护佑一方平安,不得残民以逞,你可知晓?”

朔方镇的地盘,与其他方镇一样,地税、户税一概不缺。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因为没那么多钱帛,因此户税里有部分折粮了。也就是说,粮收得比其他地方比例高,但钱帛较少。

以关中京兆府(不包括同、华二州)为例,户税定了九等。上上户四千钱,上中户三千五百钱,每减一等少五百钱。直到下中户收七百钱,下下户五百钱。如此收下来,京兆府每年户税现钱约五十万缗。

这是户税正税,还有赋外科敛,统一作为户税附加税收取。比如青苗钱,最初每亩十钱,现在已经涨到十八钱;地头钱,最初每亩五钱,现在是十二钱;税草,每十亩收三束。

关东州县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大体相同。

此外还有绢,平均一亩桑林可产绢半匹,京兆府户均有桑林二十亩左右,一年收绢十匹,估计要被拿走四匹的样子。

没有桑林的,有果园、菜园,收起来就比较复杂了。长安附近的百姓,就有一部分进献果子、冬菜折这部分税的。比如宫廷,冬天时每月需两千车冬菜,都来自这部分赋敛。

马璘家的杏子产量极大,名满长安,这也是要交税的——两税法的推出,大大得罪了权贵和大地主,建中之乱时的长安,形势就非常诡异,上到公卿富商,下到市人地主,与叛军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