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玄幻奇幻> 我妻薄情> 第 578 章 云遮日

第 578 章 云遮日

同意,反问你家主人是几品官,他(指对方)一个三品官都不让,让你家岂不颠倒尊卑。

马夫就说,我们家主人既不是一品也不是二品,但家中七间九架。

双方一听就赶紧把路让开了。

《夏实录》也多次记载,数九寒天,皇帝怕风雪太大,特赐暖轿肩舆,可程丹若从来没有坐过,始终坚持在宫中步行,“谨言慎行,无有僭越”。

这多稀奇啊。

古代权臣最喜欢什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通过皇帝的礼遇,高出寻常臣子的规格,以凸显自己特殊的地位,摆一摆别人没有的威风。

祝灥曾经赐过程丹若“见君不拜”的特权,但她拒绝了。

彼时,祝灥已经十三岁,很难说这个恩典有没有试探的意味,我以为有。

因为程丹若的回答“君臣有别,铭刻在心,纵小礼不敢废”。

很多人解读这段对话,或以为她恪守礼仪,或是认为她在消解祝灥的疑心,表达自己不久后愿意还政的意愿。

但我不这么想。

古代的“礼”归根究底是等级,周天子八佾,诸侯六佾,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地懂礼貌。

恪守礼的人,自己对上恭谨,也必然希望下面的人对自己恭敬。

程丹若完全不是这样的人,她乘坐青幔马车,打扮朴素,从未强调过自己上位者的身份。因此,说她守礼而婉拒,完全站不住脚。

至于是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忠诚,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在我看来,少帝既然已经起了疑心,那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通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误会,乃是实打实的利益之争。

根本矛盾不解决,光惺惺作态就能改变局面吗?我不信。

纵观程丹若的人生,以及谢玄英后期提出的限制君权的主张,这段话的意思更像这样——

我永远记得你先是皇帝,再是我的外甥。

我不奢望犯错被人放过,宁可防范未然。

很多人说我阴谋论,可我坚信,守礼之人难长远,唯谨慎方能善终。

庆天四年的事就是一个例子。

“上戏宫人为乐,宁国夫人笞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