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其他类型>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209 章 书令史为记

第 209 章 书令史为记

二月初九。

历书见宜出行、置产、立约。

晨起,冬日的天还是黑沉沉的,晨钟也还未敲响。

然而修政坊中,有一户杜姓人家却早早醒了,从半夜起就在收拾行装。

杜审言在屋外踱步,时不时看着天色,等晨钟敲响,心底又是忐忑又是激动,总之七上八下的。

杜母走出来问儿子道:“时辰还早呢,你要不睡会?或是叫厨下给你做些吃的,从昨儿收到吏部的调令,你就没怎么吃饭。”

杜审言还未接话,也走出来的杜父就道:“罢了,他哪里吃得下睡得着,就给他多带些干粮,预备着路上吃吧。”

杜审言确实吃不下睡不着。

说来他是去岁刚通过贡举及第的新进士——二十多岁的新科进士,自是青年英才春风得意,其父又是监察御史,也是正经官宦人家出身。

中进士后,他就在京中等着报名吏部的考官。

为避免官吏队伍臃肿,多年前吏部就开始资考授官了。

到今年,国考(京官)中许多官位,哪怕是正经进士出身,也需要守选三年才有资格报考。更别说那些祖辈荫封子弟,需等七年才能有资格报考。

杜审言不知道那些荫封子弟怎么想怎么恨,但他们这些真正考出来的进士,都是很庆幸,当年有王老尚书带头进行的吏部‘资考授官’改选制度。

而‘资考授官’能保证多年推行不变,也少不了当年主持进行这场选官改革的吏部官员,至今依旧是位高权重之辈——中书令王神玉,若非病归就是尚书左仆射的姜侯,以及现任吏部尚书裴行俭。

他们走的越高,这项制度就越稳越完善。

至今,‘资考授官’已经进行了十四年。

世家、勋贵等簪缨之族,也只能打不过就加入,接受并积极备考起来。

说来,虽然抢手的京官清贵官职需要等好几年才能报考,但有些偏远州县,其官职不需要等三年再考。

杜审言年轻,也挺想早点出去历练一番再回京,于是去岁二月刚考上进士,十月就报名了蜀州空缺的八品少府一职。

年后出成绩,他顺利通过了考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