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127章【大周王朝】

第127章【大周王朝】

有能够做到拔刀就见血, 比如说他在对北汉的战争中就受到了一定的挫折。

赵匡胤没什么弱点, 李世民晚年还有点堕落了,自己都说自己宫殿修得太多了。但赵匡胤从始至终没出过大毛病,比谁都不差。

个人感觉沁园春里的五强皇帝,成吉思汗和秦始皇虽然残暴,但好歹都占了个第一。李世民和赵匡胤没什么问题,就汉武帝像是凑数的,打匈奴虽然赢了几场。但人口消耗百分之五十,海内虚耗。西汉也由强转弱了。就算有点成绩,也没什么好吹嘘的。应该比不上朱元璋的功劳吧,所以应该是秦皇明太、唐宗宋祖并称才合理一点。

老赵整体的战略是非常出色的,一步一步走得非常扎实.几乎就没有什么直接失误.这是非常难得的.以他当时的实力保持自己不犯错误就可以获得最终胜利.但是很多人意识到了,却不能做到.意识到自己拥有优势而产生骄傲轻敌是经常发生的.很多军人政客都倒在这个关口.虽而且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国力的交锋,

可是一旦开战,生灵涂炭,倒霉的是前方的军士和后方的人民.战争时间越长,人民的生活所遭受的影响就越大.能够短期内实现战略目标是很成功的.现代的美国也是这样的,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战役胜利.这样才有足够的实力控制整个局面,不给潜在的对手混水摸鱼趁火打劫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战略意识.所以以老赵所处的国际环境,能做到这样的确难能可贵。

北汉的来历前文已多次提及,在此就不做重复,但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就是这个国家和中原的世仇关系。

北汉的建立者刘崇,本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亲弟弟,郭威夺取了后汉的江山,自然就跟刘崇结下了深仇,更何况郭威在称帝前还杀了刘崇的儿子刘赟,这又在仇上加仇,所以从后周建国时起,就与北汉结下了不解之仇。

后周年间,北汉就曾两次进犯中原,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北宋开国后,北汉主刘承钧也曾和原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联兵南下,但同样也只是换来一场惨败。

这一战结束后,赵匡胤有意用和平方式解决北汉问题,遂传书给刘承钧说道:“小刘,你跟后周是世仇,所以不肯屈服,这倒是可以理解。不过我跟你素无积怨,又为何因此困一方百姓乎?若真有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