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6章【安史之乱6】

第6章【安史之乱6】

政能力。

李林甫提出的这个政策得到李隆基的首肯。曾经盛行一时的“出将入相”一度在天宝年间突然销声匿迹了。

由于中央空降干部数量大幅萎缩,一大批胡人将领得以脱颖而出,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期。

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在帝国十大军区中,六个军区都由胡人将领担任司令员,而且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基本上都隶属于这六大军区。

正当安禄山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时,他的恩人和老领导张守珪却突然出事了!

张守珪对于稳定东北边陲的局势曾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帝国在与契丹和奚族的军事斗争中逐渐由守势变为攻势。可是接踵而至的军事胜利使得张守珪手下的那些将领们变得日益骄狂。

很多将领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整天想着如何从战争中捞取政治收益。战争不再是实现和平的手段,反而沦为将领们加官进爵的砝码。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张守珪在捺禄山大败契丹余部。一旦胜利情绪在唐军中弥漫开来的时候,很多人将注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张守珪手下的偏将白真陀罗假传张守珪的命令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领手下精锐骑兵渡过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袭击奚族部落。

头脑清醒的乌知义觉得师出无名,所以借故推辞了。

白真陀罗仍旧不死心,又假借皇帝诏命胁迫乌知义出兵。节度使的军令可以推辞。可是皇帝的诏命却难以违抗。

乌知义迫不得已发动进攻。奚族因为没有准备而轻而易举地被乌知义击败,但彪悍的奚族将士很快便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转败为胜。

战后,张守珪故意隐瞒失败的事实,反而向朝廷上报大捷,但这件事很快便引起了李隆基的怀疑,于是派遣亲信太监牛仙童前去调查。

张守珪向牛仙童发动金钱攻势。宦官一般都出身贫苦,所以绝大多数宦官都对金钱有着异乎寻常的贪婪。他们会利用难得的机会为自己的后半生积累财富。

张守珪迫使白真陀罗自尽。而且把所有责任推到白真陀罗身上。

牛仙童回京后竭力为张守珪掩饰,所以李隆基不再追究此事。

正当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