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4章【安史之乱4】

第4章【安史之乱4】

甫堪称清流领袖, 但他也不过说说而已。

后世对于王夷甫“清谈误国”的批评不绝于耳。张九龄自然不甘心说说而已, 可是李隆基的固执却让他无可奈何!

李隆基的这句“王夷甫识石勒”像一句可怕的谶严给繁盛的大唐帝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石勒最终正如王夷甫所言将西晋帝国拖入痛苦的深渊,而安禄山日后成为另一个石勒。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经常回忆起这个历史片段,而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叹息与无奈。

安禄山幸运地第二次死里逃生。他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在军中效力。

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经过一番宦海沉浮,他又无奈地回到了原点,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用军功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虽然李隆基的庇护使得安禄山逃过一劫,但他却无奈地站到了当朝宰相张九龄的对立面,可是一个人的出现却改变了安禄山的命运。

波谲诡异的政治风云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五月,李林甫在初夏的淡淡炎热中首次以宰相身份走入庄严肃穆的中书门下。自从时任宰相的张说奏请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里便从单纯的议事机构升格为宰相办事机构。

走进这里是每个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这里是整个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和决策中枢。

身为宗室成员的李林甫有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身份。他是李隆基皇帝的远房叔叔。因为他的曾祖父李树良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堂弟。这也是李隆基从内心深处颇为眷顾这位远房亲戚的情感因素。

最得宠的武惠妃不断在李隆基耳边吹枕边风也是李林甫拜相的重要原因。跑断了腿不如皇帝身边女人的一张嘴,而且是武惠妃有一张让李隆基神魂颠倒的嘴。

武惠妃的身上无疑继承了姑祖母武则天善于勾引男人的优良传统,能够将皇帝牢牢地操纵在自己的手心里。

唐帝国的的宰相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唐中宗时,宰相一度多得办公室里没有地方坐。李隆基将宰相数目控制在两到三人。宰相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第一档是当然宰相。也就是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的长官。从太宗朝开始,尚书令不再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