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十三章【唐明皇23】

第二十三章【唐明皇23】

在军事上是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才学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而且是朝野皆知。因为他有一件知名的糗事。

很早以前萧嵩还在当中书舍人的时候,李隆基想要提拔苏颋为宰相,要找人写诏书,这时候已经很晚了。就找当值的萧嵩进来拟诏书,萧嵩搞了老半天把诏书拟好了,李隆基一看。中间有一句话,称赞苏颋是国之瑰宝。李隆基就说:“这不太好吧!苏颋的老爸叫苏瑰。在诏书中不应该出现他父亲的名讳。”于是就离开让萧嵩留在原地更改。

过了好一阵子,皇帝想说萧嵩应该改好了。就走过去看萧嵩改的怎么样,只见萧嵩坐在席子上,汗流浃背,其它文字就没变,只把“国之瑰宝”改成了“国之珍宝”。萧嵩告退后,李隆基草稿纸扔在地上说:“真是白白生了一副好外表!”左右侍从都忍不住笑起来,从此大家都知道这一位“国之珍宝”的萧嵩。

在朝廷宰相人才不及的情况下,对一位有野心的有才能的人,那真是出头的良机,这个人就是李林甫,时任吏部侍郎。

李林甫是唐朝宗亲,其曾祖父李淑良是李渊的堂兄弟,算起来李林甫的辈份还比当朝皇帝李隆基(玄宗)高了一辈,但李家在北周、隋朝就是大族,人口众多,到李林甫出生时其与皇帝的宗族关系已经很疏远。

无论如何,皇室宗亲的身份还是让李林甫在找第一份工作有了基本保障,透过其舅父姜皎(时为李隆基的秘书监)的安排,当上了千牛直长(禁卫军初级军官)。在这里,李林甫对宫廷的复杂的人事关系了解的更透彻,也发现一件事,如果说朝廷是皇帝的办公室,宫廷就是皇帝的家,皇帝在朝堂上必须一本正经,但在宫廷中就会放下心防,展现其本性。所以透过宫廷的人来了解皇上的想法、喜好,并进而影响皇上,才是事倍功半的好方法。这一点体认,对其未来在跟政敌斗争时掌握制高点(皇帝),并进而无往不利,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当时宴会及朋友送往迎来都需要以诗互相答和,林甫不擅作诗,但通晓音律,又擅乐器,在这样的场合中,还是很受欢迎的;本质上,李林甫是个能迎合时势并掌握机会的人,所以他的仕途还算顺利,几年后当了太子中允,后来又透过侍中源乾曜(李林甫舅姑夫的叔叔,关系还真远)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