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308章【大唐将帅】

第308章【大唐将帅】

拷打后死在狱中,尸体被扔到了城西,他的亲戚六眷中没有一个前去给他收尸。

王方翼收敛了他的遗体。按照礼节把他埋葬了。当时自然有人向上打了小报告,唐高宗深受感动,不让别人据此追究王方翼。

“栾布之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至仁也。绝友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王方翼这种坚守信念的名门子弟在那个时代能够尽展其才。实在要感谢奋发向上的大唐社会没有泯灭人性的光辉,无论是君主还是百姓,在心田的某个角落,依然能够保留善良和侠义的情怀。

“忠君爱国”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它体现在具体的行动当中。王方翼任肃州(今甘肃酒泉)刺史时,为这个词语写下了完美的注脚。

当时的肃州,“州城荒毁,又无壕堑”,经常被突厥骑兵骚扰。王方翼按照兵书的要求,带领士兵修筑城墙,设置烽火,深挖沟渠,引水环城,构成护城河。

这些建设性的工作当然不如战场上的拼杀来得刺激,但正是这些坚固的工事减少了多少边镇士兵的伤亡,避免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的命运。

仪凤元年,河西走廊一带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蝗灾,饥民遍地,很多人投向了王方翼治下的肃州,王方翼来者不拒,他开仓放赈,修建了数百间房屋给饥民居住,竭尽所能,使饥民免于饿死。

当时,其他州县的饥民饿死的不在少数,而留在肃州的饥民大多数都渡过了饥荒,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救了多少平民百姓。政治的清明,让多少人受惠,而政治的**,让多少人遭殃。如果别的受灾州县能象王方翼这样作为,又何至于有这么多百姓饿死?

权利是上面所赐,官员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实在是封建制度最大的弊端之一,王方翼凭着良心和责任为百姓做事,实在配得上当地百姓为他书写的颂德碑文。

永淳元年(682年),西突厥十个部落跟随阿史那车薄举兵反唐,围困了西北边陲的弓月城。王方翼率军出征,在伊丽河与西突厥军队遭遇,唐军势不可挡,一次斩首千余级。

西突厥伙同咽曲三姓,拥兵十万直扑过来,王方翼率军撤退到碎叶城附近的热海,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风云变色的血战。

敌人的流箭射进了他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