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七十九章【征战天下】

第二百七十九章【征战天下】

鸠集(意为‘聚集’)同国,共保王城,国人尊曰‘佐平福信。佐平自进!’唯福信起神武之权,兴既忘之国。”

这份奏章就我就不细细翻译了。大意就是新罗联合大唐灭了百济,而百济残余势力在各地继续召集人马反对大唐。并击败新罗和大唐的讨伐军队云云。按中国人的说法,这份是一份喜报!为什么要送到倭国来呢?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很快就有答案了!公元660年10月,又一个来自百济的佐平贵智来到倭国,这次来者没有绕弯子,直接跟倭国的齐明天皇说:“唐人率我蟊贼,来荡摇我疆场,覆我社稷,俘我君臣。

而百济国遥赖天皇护念,更(再次)鸠集以成邦,方今谨愿,迎百济国遣侍***王子丰璋(在倭国为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将为国主!” 现在明白了吧,这是百济遗臣前来搬救兵了。并希望把在倭国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带回去,以扶余丰之名义召集百济残余势力,以图复国!

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百济王已降,百济国已亡,唐军主力已经回国。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百济的使者怎么跑到倭国去了?福信是谁?扶余丰是谁?百济怎么称呼倭王为天皇?……其实,这一切的疑问都因为“百济之烬复炎”

百济之烬复炎大唐平定百济,采用的是猛虎掏心的战略,即长途奔袭,直接沿江深入百济腹地,兵临其都城泗沘,迫使王室投降。但是历史上,每个国家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被灭亡后,总是有一些不甘心亡国的前朝遗老,在各地继续组织抵抗,妄图(企图)复国。

百济也不例外,在王室投降之后,各地也出现了很多地方武装,纠集残余势力,举起反唐大旗,妄图将唐军驱逐出百济。载于史册的一些反唐势力总共有一下这些,大家有兴趣就看看,没兴趣就直接跳过去,因为这些势力在历史上也就是露了下脸,没掀起多大的风浪,只是,苦了倭国,也跟着瞎参合,结果留下了“史上中日第一战”全军覆没的美名!

主要的叛军势力有:聚集于周留城的鬼室福信(时为三品恩率、扶余义慈的侄子)与道琛(和尚);占据任存山的黑齿常之(时为二品达率兼风达郡将。此人是个例外,以后还会多次亮相)与沙吒相如;占据贞岘城的余自进(时为二品达率);占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