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可汗】

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可汗】

阻力就会小很多。因此,唐朝规定:

标准一:对百姓授田

18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丁男),每人授给土地100亩。其中80亩为“口分田” (按人口数分的田地),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或死后要归还政府。20亩为“永业田” (可以永远作为私产继承的田地),可以传给子孙继承。60岁以上的老年男子、有顽疾者、残疾人,只授给“口分田”40亩。守寡的妻妾授给“口分田”30亩,如果这些人是户主,就再授给“永业田”20亩。所有授田标准,在地狭人稠的地方都要减半执行。

标准二:对贵族、官僚授田

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等)。可以依照爵位申请受“永业田”由10000亩递减到500亩。一品至九品的官员所授“永业田”由6000亩递减到200亩。

但值得注意的是:

其一,唐朝的均田制以男丁为单位。而北魏以来,都是以户(一夫一妻)为单位来授田和征税的。

和尚、道士分田30亩,道姑、尼姑授田20亩。这些土地都成为寺院的私有土地。这反映了唐政府对寺院和道观在经济上的重视与扶植。

唐朝一般妇女、奴婢等都不授田,体现了女子地位的下降。

从事工商业的人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以按普通农民的标准减半授田。在地狭人稠的地方则不予授田。这体现了商人地位的卑微和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均田制下的土地,一般都不能任意买卖。但是。贵族和官僚的“永业田”是私产,可以自由买卖。普通老百姓无力丧葬的、因为犯罪而被流放的和合法迁徙的人。才可以出卖土地。“口分田”则不允许买卖,除非你要搬家到地广人稀的地方。

其六,唐朝以前给耕牛也要授田,一头牛要给分60亩地。牛是财富的象征,更是生产力的标志,那就是古代的拖拉机。唐朝把这项给取消了,反映了唐朝人地关系比较紧张,已经没有那么多空闲的土地再分配给牛们了。

与均田制配套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凡是接受政府均田的人家,都要缴纳一定的赋税并服徭役。每个成年男子每年要向国家:按土地多少缴田租,粟(谷子)2石(dàn,合240斤),称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