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三十八章【开启贞观】

第二百三十八章【开启贞观】

李世民对他并不重视, 这让杜如晦很神伤。认为自己所投非人。

就像一个打扮好的新娘等着新郎来入洞房, 等了好久,门终于打开了。新郎却是被搀着回来的,原来不胜酒力。被朋友灌醉了,无需多言。新娘一定很失望。

然而杜如晦比新娘还失望。当时秦王府的很多人纷纷被外放到各地当地方官,杜如晦的名字也赫然在名单之列,对于那些混饭吃的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对于杜如晦这种想干事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发配,远离政治中心,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既是永别,自己当宰相的梦将永远破灭,这里就是终点。

关键时刻,杜如晦还要感谢他后来的搭档房玄龄同志,房玄龄把杜如晦推荐给了李世民,“殿下,你要是只想当个藩王,杜如晦没有用,你要是想经略天下,没有此人不行。”什么样的人,能得到房玄龄这么高的赞扬,李世民对杜如晦顿时来了兴趣,我要见他一见。

杜如晦知道这次的谈话将决定他以后的命运,是走是留,是受器重还是被外放,就看自己这张嘴了,杜如晦使出浑身解数,把能说的,该说的,想说的,一股脑的都对李世民说了。出来的时候,房玄龄问李世民怎么样,李世民回答说“真能侃,口才很好,”顿了顿“留下他吧”。

看来小时候吹吹牛也不是什么坏事,即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又可以锻炼一下口才。李世民本人对杜如晦这种看了几本书,就仗着口才来卖弄的人并没有多少好感,主要是给房玄龄面子,要是推荐一个,自己否一个,以后老房的工作也没法干了。

之后,杜如晦跟着李世民行军打仗,李世民慢慢发现这个人原来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差,虽然好吹牛,侃大山无人能及,还是有着可取之处的。

例如;看事情总能看到本质,发表言论总能说到点子上,比那些沙场老将靠谱多了,渐渐被世民重用起来,掌管机密,运筹帷幄成了杜如晦的工作。行政才能突出,军中事务繁多,剖断如流,处理的有条不紊,为当时的人所称赞,李世民偷着乐,幸亏没将他放走,自己算是捡了一个宝。发动玄武门之变,我猜测杜如晦也参与了拍板,毕竟拍板是这老兄的看门绝技,靠着吃饭的本领,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又不外传,有这么一个高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