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三十七章【开启贞观】

第二百三十七章【开启贞观】

少。农田大量荒芜,国家财政非常困难,社会不安定因素还有很多,不种地。没有吃的,为了活命就去抢,你要问为啥不种地。因为没地可种,所以当时的社会治安很混乱。官员们很头疼,到后来李渊颁布实行均田制。这个问题算是部分解决了。

虽然高祖李渊在位的时候,实行了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和政策,但是由于当时统一战争还没有结束,统治集团内部也不团结(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了皇位争来争去的),国家局势也并不是十分安定,所以政策虽然实行了,效果并不是很好。

等到李世民逼李渊退休后,信心满满的接过摊子,却发现是一个烂摊子,一年不赚钱不说,还要赔不少钱,李世民真有一种后悔的感觉,早知道让老爹干得了,自己消停的当太子,想泡妞就泡妞,想打猎就打猎,想吃大餐就吃大餐,想旅游就旅游,比当皇帝自在多了。

然而,李世民同志还是不一般,有着高度责任感和罪恶感(杀兄)的他,对于这么个摊子虽然很无奈,但是既然接手了,就要把他干好,争取三年之内转亏为盈,李世民是一个很有志气的青年(本年二十八岁)。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这是李世民的座右铭,估计他也把这句话刻在桌子上,办公的时候看,吃饭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也看,不断的勉励自己,千万不可松懈。

如果真的去分析李世民的内心,会发现,李世民兢兢业业的工作,有着一个比较大的私心,不知道你能不能猜到。对,没错,就是给他老爹看,我做的比你做的好。

每一个儿子,最初的梦想,都是超越自己的父亲,也许是被“压迫”久了,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像反抗。当时李渊还活着,李世民明显是挑衅的行为,让你当初不立我当太子,看我现在做的多好,要是李建成当皇帝能有我做的好吗?李渊只能说,嗯,你做的好,建成做的不会比你做的更好。

这句话,还有个隐含的意思,建成做的不一定就比你做的差。虽然李渊在心里面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李世民善于纳谏,爱护百姓,慧眼识才,任用贤才,这些李建成都比不上,但是李渊不愿意说,也不能说,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丰富的人生经验早已让他明白“水满则溢”的道理,他不想让他儿子,能善始,而不善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