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零六章【反抗】

第二百零六章【反抗】

实际上谁不明白呀,高君雅是你杨广的人,现在他犯事连累我李渊,这不明白着要收拾我吗?

狗急了还会跳墙呢,更何况李渊?在这种情况下,不反都得反了,更何况李渊准备了这么长时间。

出人意料的是李渊没有跳墙。别想多了,不是骂他,是说他没有造反,而且做好了被杨广抓走的准备。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在太原。现在要造反是会连累他还在家的几个儿子,看来李渊确实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后来爆发的玄武门事变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渊做为一个父亲太仁慈了,迟迟不忍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一直在向后拖,拖到最后。儿子对他下手了。

就在李渊做好一切准备的时候,杨广的一道圣旨把李渊的思维打的极其乱套。杨广这道圣旨的大意是:不抓李渊。赦免刘仁恭。看着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杨广进入了深刻的思考,谁还能挽回败局?答案是没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经过努力使这个国家可以晚点灭亡。那么谁可以挽大厦于将崩呢?

答案是没多少人,李渊应该算一个。(至少杨广是这么想的)杀了李渊我又能得到什么?答案是我什么都得不到,而且是自毁长城的行为。自问自答的三个问题使杨广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处境。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杀李渊,是杨广经过一个很深刻的思考后得到的结论。

哪怕是明知李渊会反,也不能杀,因为李渊还有用。有李渊在,突厥不敢南下牧马;有李渊在,河北的黑社会不敢轻举妄动;有李渊在,北面的大片江山还是我所用(最起码名义上是)。

杀了李渊,,突厥没人防守;杀了李渊,没有人对黑社会有很强的威慑力可以取代李渊;杀了李渊,可能更早的把李渊逼上造反的道路。

此时的杨广才是当时最为惆怅的一个人,明知李渊会反,却不能杀了李渊,做为一个泱泱大国的皇帝,又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迷茫。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如果杨广命人捉拿李渊,身在太原的李渊,有非常的高的可能性提前加入造反的行列。

这个消息对李渊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王威、高君雅两位大人来说,就不见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就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人头就会落地,杀他们的正是李渊。

因为杨广的圣旨,李渊的心情非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