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九十五章【牛人】

第九十五章【牛人】

春秋战国时候的名相管仲和商鞅相提并论。(bqger)•(com)

后来的唐太宗朝君臣一致而且都毫不吝惜给这位兄弟无尽的赞叹和褒赏。可见此人真是一人才。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是幼稚的,悲哀的。

☞朝月清风提醒您《唐朝那些事儿》第一时间在[笔趣.阁]更新,记住[(bqger.com)]☞『来[笔趣.阁].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qger)•(com)

幼稚是自己没能够看清形势而做到明哲保身。悲哀的是他摊上的领导是杨广这个刚愎自负的君王。面对的是大隋目前这种体制。他无力撼动而心尤不甘。性格决定命运。

举个例子吧。在这个例子中高熲当然是主角了,另外还有俩配角。一个是隋文帝杨坚,一个是后来炀帝时期的佞臣代表御史大夫裴蕴。说裴蕴这人本来是大隋在灭掉陈朝时候的一个卧底。玩过无间道。

肿么回事?说当时裴蕴在陈朝当官,他老爹却在北方的隋朝当官。看到陈朝**透顶。上下离心。小裴同志主动给杨坚上表表示愿意“为内应”。

肯定为灭陈提供过大量信息情报什么的。等到陈被灭以后。杨坚在翻看陈朝旧臣名单中发现了这位卧底。直接升官。先给小裴的官职是“仪同”。

这属于散官的中品阶,但旁边的左仆射高熲看不过去了。凑过来发声。给皇帝提意见,说裴蕴这人于国无功。不应该给比普通人高的官阶。

杨坚什么反应?没吱声,但皇帝用行动回应了高大人。直接给裴蕴在“仪同”前增加了一个“上”,变成了“上仪同”。这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了,这其实就是给你宰相面子,不驳斥你,但其实是不满你的态度和越权行为。

这高熲是不是就应该知难而退了呢?如果止步那就不是高熲。高熲还是拎不清,“复谏”。

皇帝还是不吱声,继续用行动亮明态度。这哥俩是掐上了啊。在“上仪同”前面再继续加,加“开府”二字。这不得了,因为开府那就相当于高级公务员了。

这裴蕴打死也想不到自己本来默默无闻。就因为君权跟相权这么一互掐,自己的官职那是噌噌噌往上窜啊。

“及陈平,上悉阅江南衣冠之士,次至蕴,上以为夙有向化之心,超授仪同。左仆射高颎不悟上旨,进谏曰:“裴蕴无功于国,宠逾伦辈,臣未见其可。”

上又加蕴上仪同,颎复进谏,上曰:“可加开府。”颎乃不敢复言,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加官”事件

(bqger)•(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