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商业三国>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二十五节 说服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二十五节 说服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二十五节说服

刘备垂头,注视着张昭——说服天下士子,就从张昭开始。

“昔日,秦始皇平定六国,十万农夫修长城,建阿房宫,鞭打之、虐待之、屠杀之、何尝因为农夫的辛劳支付过半分钱?农夫劳动无所收获,再荒芜了田地,因此无法养活自己以及家人,民怎能不以为苦?

高祖得汉中,约法三章,宽刑减税,官府无钱养活官吏,官吏对治下的百姓无法管理,百姓无人牧守,豪强则乘势而起,乃至于今日。

泰山新归时,恰好错过了农时,百姓无粮度日。我若让青州百姓接济泰山,青州百姓百姓何堪,他们为何要为我接济外乡人。长此下去,百姓必然反对我占领新地,因为每占新地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养活新人。

青州民富,泰山贫瘠,若任由其继续下去,青州越富,泰山越穷。两地如何能体现一个统治?两地之民如何能融合到一起,亲如家人?

我初到泰山,就大兴土木,建城修路疏导河流,这些工程正好吸纳大批闲散流民。不同于秦始皇的是,我给做工的人薪水。百姓通过做工,有了钱就可以买粮食,卖生活必需品,养活自己以及家人,新地的人心就安定了。

不同于汉高祖的是,我给他们完薪水后,还要征税,要让他们即能感觉到青州官府的统治权,又对青州有归属感。交了税,他们就可以寻求官府的保护。有了税收,官府就可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可以在政权建立之初,就立好规矩,订好律法,稳定秩序,在坏苗头还未出现时,把它抑制住。

百姓初到这种统治下,就感觉到丰衣足食,感觉到只要劳动就有所获,感觉到青州的规矩好过过去的规矩,就会在今后自觉地维护这规矩。由此,统治权就牢*了。

至于青州的百姓呢?扩大了新领地,也就扩大了市场,整修了道路,就让商路畅通。有了城堡,在新领地上,百姓就可以安心种地、从商、挣钱。钱多了,就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好,也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同时,税收也上去了,官府也就有余钱作更多的事,比如:把当初大兴土木欠下的债还了。

为什么说还债呢?由于有了未来预期的这些好处,新领地的官吏就可以用今后几年的税收作为抵押,向商人借贷,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