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武侠仙侠> 清虚道德天尊> 第四百二十八章,.勿看

第四百二十八章,.勿看

选出一首最凝炼,最有代表性者,当是第十二首:“九玄眷命,三圣基隆。奉成先旨,明台毕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业,式播淳风。” 十四首诗要表达的意思和心情,这首诗都包括了,只是程度还不到,所以一直写了十四首,反复表达。这首诗里仅有一句话其意不明,就是“明台毕功” 那句。这是武则天祭祀落shen时告诉上天:“明堂已经建好了。”这里的“明台”是指“明堂”,因台和堂大体通,如前堂可称前台或前厅。

原来,武则天这次的大型活动是三个,一是拜洛受图;一是御明堂,朝群臣;一是“有事南郊,告谢昊天”。这显然是她做皇帝之前的有计划的三项重大活动,,为登极称帝铺陈做准备。所谓“明堂”,是古代皇帝的宗教性建筑,它是皇帝的一个宫殿,但又不是一般的宫殿,是古代帝王与上帝神沟通、对话的最神圣的宫殿。在古代典籍里有不少记载,如《周书?文王居明堂》篇,述说周代以前有过明堂建筑。汉代的儒家们曾议论明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建设?在明堂里做什么?即所谓“明堂制度”,迄无定论。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也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句,那是皇帝在明堂接见花木兰这位女英雄。但综纲唐以前的明堂建筑,似有其建筑,但已没有实物了。而该宫殿的制度如何,应该是皇帝在此祭祖、宣布重大政令、举行特别的朝会、祭祀神灵、选拔官员、太上皇养老等,能体现皇权天授,并接受天帝的监督检查、显示受命于天的君权威仪的宫殿,不是一般处理政务的宫殿。

自隋朝建立已见不到明堂的实物建筑,而隋朝也未建明堂。太宗时曾议论建明堂,但因诸儒和朝臣拿不出明堂建筑的制度来,不知怎么个建法。也未能兴建。应该说,建明堂是宫殿礼仪制度和建筑工程艺术,二者合一的设计。诸儒和朝臣中缺少这种人才,他们不懂建筑设计,又无胆量去想象,所以没有明堂的建筑。

武则天既已打算当皇帝,她的气魄宏伟,想象力充沛,就决定在自己坐殿称皇前,就建起明堂来。使抛开诸儒,让她的“北门学士”议论建筑设计和明堂制度,而“北门学士”也缺少这种想象力。所议的地点,她就不同意。按诸儒说,明堂应建在国都的南面,三里之外、七里之内的丙已之地。武则天认为距离朝堂太远,朝会、祭祀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