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平安传> 第一百四十九章 若即若离

第一百四十九章 若即若离

东岛都城京都的正南门名为罗生门,十三世纪之前曾经历过长期的战乱,一个过程简单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乱世。一天暴雨,有三个倭人在罗生门避雨,聊起了一件犯罪案件: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武士惨遭杀害。

惨案的结果一目了然,过程却朴素迷离。四个人各执一词,凶手、妻子、代替武士亡魂做证的女巫、以及目击者柴夫都各有说法。真相只有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每个人的叙述中,自己的道德都被美化,就算犯了罪也仿佛应该得到原谅,而其它人的贪婪、放荡、贪生怕死在讲述的过程中暴露无遗……

张宁逐一说起四个相似却有细微差别的作案过程,无不合情合理。但是故事里的四个角sè或好或坏、或让人同情或让人唾弃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一个本来值得同情的无辜者、换了一张嘴叙述就完全不同了,谁也无从判断道德好坏与真相。

姚姬听得渐渐入戏,时不时若有所思地点头。这种事在宫廷里十分常见,歪曲事实说他人坏话是一种常规的勾心斗角手段,姚姬自然很熟悉……只是在此之前没有人将类似的东西编成一个故事。

这时张宁轻轻叹道:“常言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但有些事多听几个人描述也不一定能明了,无非各人想掩饰的东西不同而已。无论家事、国事不免如此。正如太子中毒的事,母亲认为马皇后等人会用怎样的版本?”

听到这里,姚姬恍然明白了张宁讲故事的目的,颦眉沉吟未已。

张宁趁热打铁劝道:“这次上头来的密信未追究您的罪责,那是因为皇上及诸臣顾忌诸多牵连,特别因儿臣为巡按御史当朝官员、并掌握建文党的很多秘密,于是他们不敢轻动……可是吴庸之死纸包不住火,儿臣在朝里的处境岌岌可危,等到咱们丧失了一切制衡和讨价还价的条件,那时的生死难道只能祈求皇上及马皇后的怜悯?”

姚姬仍然低头不语,张宁忍不住又说了一句:“常言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应是从长计议的时候了,请母亲明鉴。”

“可是昨rì你提到的起兵之事,几无胜算。”她终于抬头、自然而然地端详着张宁的脸,平时她真不好意思这样盯着看他……或是因为隐隐提防着什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