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都市言情>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第 141 章 第十一节 屯垦点(二)

第 141 章 第十一节 屯垦点(二)

这是个典型的亚热带湿地,被火焰焚烧过的林莽只用了几天便又恢复了些许绿色。然而这里再也不会恢复本来的样子。被焚烧过的土地修建起了简陋的城寨,平整过的土地正建立起第一个种植园。

这一片屯垦居民开拓出来的土地犹如绿色亚热带植物丛林之海中的一个小小岛屿,四周是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秋季的到来使得色彩变得斑驳而美丽。

然而这美景并不能令居民们愉悦。风吹过丛林时的林涛肯定一直在他们耳畔低语:你现在得靠自己了,你现在已经与世隔绝,你的处境非常危险。

今天,很难想象第一批来到这里的移民,穿着工作服和草鞋,沿着刚刚开辟出来的小路前往工地,也很难想象当他们站在塔楼上,眺望着一直延伸到天边的绿色海洋时的心境如何;恐怕也难以理解他们当时是为何背井离乡,来到这里。

鸟松屯垦区。这就是他们所在地方的正式名称。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里叫做鸟松,也没人知道为什么旁边的湖泊叫做大贝湖,另一个稍远也小一些的湖叫做小贝湖。这些名称从一开始便出现在第一联队的文书上。

这是个地地道道的孤岛,1631年的12月,距离最近的营寨也有12公里之外,彼此之间只有一条勉强可以通行的小路相连接。犹如一条细细的血管,为这里输送着赖以生存的养料。

正是这条小路,带给了移民们无穷的希望,也是这条小路,使得他们相信,那个无所不能,把他们带到此地的元老院会永远佑庇他们,带领他们在这里建立起新的家园。

后来这里成为高雄的一部分,除了鸟松这个地名之外,村落连一点痕迹都不复存在。但是在此时此刻,移民们却是不折不扣的身处蛮荒之中。

先遣队集中人力整修道路,经过十多天的全力整修,到十二月十日的时候,道路已经可以通行牛车了,而营寨也初具规模,虽然没有房子,但是至少挖了壕沟,清理了地面。时不我待,12月18日,李东田当即率领后续主力出发前往鸟松。

李东田的1631年12月18日撰写的工作记录:

“……第二天五百几十个人肩扛,青壮背,牛驮包,儿童妇女坐牛车抱着羊鹅!乱七八糟的队伍走着泥路开始了新的征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