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第一百二十二节 马袅私集

第一百二十二节 马袅私集

杨云边走边盘算。

他们民政口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早就要求建筑口将在建的部分宿舍增加厨房――至少也要有公共厨房,成为适合家庭使用的住宅版宿舍,让要求买房的先暂住,承诺一旦新楼房修好优先购买,为了公平还排好了号。

现如今购买楼房的标准也无形提高了,干部、军官和技工优先,不够级别的排后面,就算结婚也只能先搬到住宅版的宿舍排队,这反而让手上有活但年龄关系读书吃力,对必须乙种文凭的技工资格考试有抵触情绪的老工人有了动力,夜校最有劲头的反而是他们。

他现在掌握的数字,不算必须保证的军人和干部,如今能有宿舍和住宅这类固定住房的归化民不超过五成,其余都是临时住房。

具体来说,军警、行政等特殊部门的归化民都能保证;农业渔业部门由于自建平房为主,虽然房屋质量不高但基本上可以保证每户都有住处;至于工业部门最惨的是建筑工和矿工,由于跟着工程和矿场走,除了技术工人,其他基本都是住工程和矿场的临时工棚,那玩意比检疫营水准还次,而制造业由于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情况好不少,正式职工八成多都有固定住房,另外还有学徒这类年纪小的,如果是孤儿主要安置在师傅工作办公室或者仓库门房之类。

杨云手里宿舍倒有部分空余,但住宅版的不到三百套。至于住宅楼只有几十套,准备给表现突出的新婚干部和军官,根本不能动。

住宅如此紧张。所以几个月前新设了民建分公司专门做这一块,但刚刚起步,第一批三十栋就算使劲压缩工期,至少还得三个月才竣工。

何况发动机行动开展之后,要不了多久新一批移民会陆续大量涌入,如果不尽早把宿舍腾出来,那未来住房压力会更大。

发动机的移民和风灾移民很多是全家移民。不可能让人全家强行分开住吧?所以这些人必须按户安置,这又导致了宿舍的利用效率降低,进而增加了民建的压力。

这类移民大都是农民。每户人数偏差很大,有一两口的,有五六口的,也有十几口的。虽然人口多的移民户会按惯例拆分或者分给农业公司去务农。单身或者只有夫妻两人的计划分送三亚、鸿基等地的矿上,但光是目前马上就得安排住房的移民还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