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685章 焉知非福?

第685章 焉知非福?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民国年间中国的文盲率高达90%!

换句话说,当时四亿五千万中国人中,识字的只有四千多万,这四千多万人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只是识字而已,真正受过系统的初级教育的人少之又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更是凤毛麟角,这个只要数一下民国年间的大学数量就能够知道。

自北洋政府成立到抗战爆发,中国共创办国立大学十三所。

抗战爆发之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先后沦陷,沦陷区师生内迁又在大后方创办了十二所大学,这两者相加,总共也就二十五所国立大学,而且当时的办学规模远不能跟后世的大学相比,在校师生超过万人的就一所清华大学。

事实上,民国年间在校大学生的总数最多也就十三万!

这十几万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国家、民族观念自然是很强的,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国家有难时,最先站出来大声疾唿,最先站出来反抗的都是学生的原因,因为这些青年学生见不得自己的国家受欺负,见不得自己的民族受人欺凌。

但是剩下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国家、民族观念却非常薄弱,对这些人来说,为国家的存亡而战,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死,有些假大空,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人的家族观念却是十分强烈的,尤其是孝道,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骨髓。

既便是大字不识半个的庄稼汉,也懂得当一个孝子贤孙。

所以,当他们的亲人遭受伤害,当他们的家园遭到摧毁,原本只是冷眼旁观的这批人就纷纷走上了反抗之路,这也是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之后,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因为鬼子对沦陷区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们有了反抗的觉悟,所以**登高一唿,沦陷区百姓才会云集景从。

苟立贵和他手下的两个伪军连长,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三个家伙心目中根本没什么国家观念,民族认同,在他们的眼里,国家、民族什么的跟他们没有半毛线的关系,在他们的观念里,被国民政府统治和被日本人统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谁能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就听谁的。

但是,你如果欺负了他们的亲族,那就不一样了。

尤其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