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其他类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 206 章 最纯粹的儒家理想

第 206 章 最纯粹的儒家理想

还会惩罚他们。

这一点,和如今的西欧封建领主农奴制度差不多。西欧现在也是这副鬼样子。

在“礼乐崩坏” 的年代,出现了百家争鸣,许多有识之士都希望普通百姓也有受教育的权力,这就是“私学” 的兴起。

孔子就是其中推行私学最尽力的人。

孔子的“教化百姓”,涵盖了贵族、庶民、野人。他的弟子虽然没有奴隶,但奴隶是别人的私产,自然不可能来向他求学。祖上是奴隶,之后因为立功等成为庶民、野人的弟子,孔子来者不拒。

这就是儒家的“有教无类”。

孔子当然也有时代局限性,比如他没想过解放奴隶,也较为歧视女性,不认为平民女性也该有受教育的权力。但在当时,他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给华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让华夏文明是唯一一个平民甚至奴仆可以受教育,并且会因为“会读书”受人尊重的封建文明。

曾经是奴仆也罢,家徒四壁也罢,只要能读书,就不会有人歧视他们的家境。甚至连朱元璋这样的佃农,小时候家中人没被饿死的时候,也是读过私塾的。

朱元璋读的这种私塾,就是秉承“有教无类”的家中有钱有闲的文人开的。他们只需要收很少的束脩——比如几条腊肉、一只鸡,就愿意孩子入学。就算送不起束脩,那些孩子也能在私塾外旁听,先生们不会将其赶走,只是不为其解答问题而已。

所以华夏的封建王朝中,虽然因为经济问题,能读书的人可能只有十之一二甚至更少,但从社会规则上,百姓谁都有读书识字的权力。

哪怕他们没有科举的权力,也有读书识字的权力,不会因为读书识字而被人责打砍头。

儒家有千万不好,光是“有教无类”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就值得后人仍旧对其抱有几分尊重。

朱标侃侃而谈,说着自己如何在公学中普及自然科学,特别是将民间常用的骗术和神迹编入课本,教导给学子们的计划。

朱标这个后世的灵魂可不管这些学生们能不能接受那么多知识,无论是识字算数还是基础自然科学,还是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以及这个时代读书人必读的四书五经,他要一股脑地塞进公学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