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其他类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 204 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

第 204 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

有点眼力, 没有辜负标儿你写的那句诗。”李善长看着山东知省的回信, 用拐杖轻轻敲了两下地面,道,“欧阳修的后人,没给他祖先抹黑。”

欧阳修……朱标在心中叹了口气。

对于欧阳修等宋朝文人,他心情蛮复杂。

很多人第一次熟悉的文人,就是北宋语文背诵天团。因为熟悉,所以对其好感度不低。

但朱标成为古人之后,被迫把前朝书籍都翻了个遍。书读得越多,对宋朝官吏的好感度不断下降。

比如北宋修史的时候,没有像其他朝代一样客观。

就算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是私史,私人感情痕迹较重;后世修史也因为客观情况或者皇帝要求,选择史料的时候可能会对前代有抹黑。但他们至少都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史书”是“纪实体”。

以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史学家,却认为修史是“劝诫君王”的手段,必须要进行“忠奸顺逆”的主观评价和删改。

比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汉武帝《轮台诏》说成“罪己诏”,塑造一个幡然悔悟的汉武帝形象,以劝说皇帝对西夏、辽国等忍让,不要打仗。

实际上读一遍《轮台诏》,就知道它只是汉武帝对之前政务的总结,功劳和失误都有说,然后表示仗打完了,该休养生息了,与“罪己”相差甚远。

欧阳修主修的《新唐书》也延续了司马光的“以古讽今”的思想,唐朝皇帝的本纪从《旧唐书》的三十万字删到了九万字,有许多悲壮事迹的将领的列传更是一笔带过,删得索然无味。

而且欧阳修等人执着于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再加上从唐朝到北宋时间较久,又遭遇战乱,史料缺乏,所以采用了大量笔记、小说,让《新唐书》错误繁多。

连后人都哀叹,“拾取小说私记,则皆附著无弃”。

不过欧阳修等人修史虽然不客观,但在那个时代,他们的选择也不能说错,只是不符合后世人的理念而已。朱标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喜归不喜,倒也没资格评价什么。

现在他爹让他主持修《元史》,他把《元史》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修就好。

用《元史》劝诫他爹没必要,自己劝诫自己更没必要。还是修得尽可能客观一点,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