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都市言情> 1627崛起南海> 第九百七十二章 范迪门的三亚见闻

第九百七十二章 范迪门的三亚见闻

出强度方面不再需要依靠舰炮数目来支撑。

火炮数目的减少意味着船上所需的作战人员也会相应减少,战舰在海上的续航能力或许会由此而得到提升。当然这种配置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隐患和弊端,因为舰炮数量比以前减少,如果其中一部分舰炮在作战中遭受到敌军火力打击或是出现了故障,那么整艘船的战斗力都会因此而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不过范迪门认为海汉人大概不会轻易犯下这种低级错误,或许会有某些特别的手段来保证火炮甲板的安全性,比如增加侧舷的厚度和结构强度。但受限于见识,他也的确想不到海汉人真正的打算竟然是要在侧舷外包覆一层铁甲。

类似“威严级” 这种吨位的战舰,其实荷兰人也有,不过此时都部署在欧洲战场上跟神圣罗马帝国阵营干得火热,不可能将其调遣到远东地区。而荷兰在远东的船厂所能建造的武装帆船,最大的型号也只有“威严级” 大约三分之二的吨位,而且工期漫长,远远达不到海汉这样四年六艘舰的建造速度。最要命的是这间造船厂在1632年马打蓝军攻打巴达维亚的战事中已经完全损毁,目前的重建进度也不太顺畅,想恢复过去的造船能力可能还得一两年的时间。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东印度公司大概都不会有机会逆转海上武装受到海汉压制的局面。

唯一让范迪门感到庆幸的是,海汉人似乎并不是传说中那样穷兵黩武,虽然他们的武装部队的确拥有很高的战斗力,但海汉人也并不总是试图用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在大多数时候,他们似乎还是愿意坐下来通过谈判沟通来化解分歧,当然了,在矛盾无法化解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采用武力威胁,但总比一语不合就直接动手要好。

范迪门上次参与了安不纳岛的磋商会议之后,就决定了这次要亲自出马到三亚看看海汉治下地区的真实状况。三亚这“南海第一港”的名号已经传了好几年,凡是到过当地的人无不传颂这个神奇的港口城市,范迪门是早就有亲自来看看的想法,只是过去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考虑到个人安全问题也无法成行。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到三亚亲眼见识过这里的繁华景象之后,范迪门才意识到巴达维亚与三亚之间的确存在着难以追赶的差距。无论是港口运作还是城市基建,三亚都呈现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