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诡三国> 第1479章 斐子渊的客人

第1479章 斐子渊的客人

进行辩论,而一旦变成了争论一份表章的具体真假问题,其实也就等于是张松原本的策略失败了。(bqger)•(com)

斐潜并非不知道张松的意思,张松的话语出于经文当中,原本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攻打陈国发生的一件事情。当年吴国大军攻打陈国,因为陈国算得上是春秋时期比较早期的国家,虽然国力不强,但是毕竟也是周公亲传的妫姓,所以很多人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反而被当时位于算是南蛮地区的吴越之地所攻打表示痛心……

⑶想看马月猴年的《诡三国》吗?请记住[笔趣?阁]的域名[(bqger.com)]⑶『来[笔趣?阁]?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qger)•(com)

正所谓北方蛮子,南越山人。

当然,张松并不会认为川蜀是边缘地区,反而认为川蜀之地留存有大量的上古遗风,这个么,自然是见仁见智的时期,斐潜也不会就此说些什么,也不屑于和张松进行道义上的争辩,只是将数值拿了出来,摆在张松的面前。

春秋不仅多义士,也多辩士。

春秋战国时期的太宰,一番巧辩,说得吴王夫差一阵尴尬,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没准张松也是这么打算着,一来可以借此扬名,二来也可以压制一下斐潜的气势,第三个方面才是轮到替刘璋说话。

张松的说辞,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错,毕竟在汉代,打仗还是有些重视规则的,正所谓师出必须有名,否则,即使打了胜仗,也不会让人心服;攻城掠地,烧杀抢夺,擒获俘虏等等,都得有一个说法,否则,会被称做“不义之师”。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说法的,大都需要先在出征之前誓师,誓师的主要内容无外乎就是罗列各种名目说法,也就是找理由和借口,以便说服参战的人相信这一次的战争行为,是合乎礼仪和正义的举动。

任何战争,不管找出多么堂皇的理由,其实都是政治上面的利益冲突,不过,利益冲突归冲突,总该有些界线是不能超越的,诸如毫无理由的屠杀俘虏和百姓,无限制无目的奸淫掳掠,抓老弱病残作攻城人质等等,这类不人道的举动,是任何堂皇的名目理由,都无法抵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仗也应当是一种公平的、按一定规则进行的竞争。名目重要,规则同样也重要。

斐潜忽然想起了后世看过的一本书,是川人所著,开篇就是讲三国,讲曹操心黑,黑得发亮,刘备皮厚,皮厚

(bqger)•(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