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诡三国> 第2937章古人非傲吏,兄弟不为情

第2937章古人非傲吏,兄弟不为情

之中,皇帝为了遏制官吏在地方上一手遮天,对于『民告官』甚至是采取了鼓励的态度,比如在明朝若是顶着一本大诰律上告,官吏若是拦阻,便是从重治罪,也确实是在朱元璋时期有人顶着大诰告官成功过,但是仔细看看,那是『士』告官,和『民』还是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毕竟『民』连法律都看不懂,怎么知道要告什么?

又要怎么告?

要走多少流程,要花多少时间?

成本和收获,是不是值得『一口气』?

在许多时候,若是自己一个人,这一口气也就赌了,但是转头看看自家老小……

就像是后世很多人宣称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中有什么行政复议,但是又有几个百姓真的懂其流程,能够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离开本职工作去做这个行政复议?毕竟都是上班时间,百姓要上班,负责行政复议的官吏也上班,甚至还比百姓上班更晚下班更早,想要复议的代价实在是太大,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之中的所谓可以『民告官』的途径,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很烂。

处理『民告官』事件的,往往也只是官吏,皇帝大多数时间都要忙着其他事情,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小事』……

因此在很多时候,『民告官』就是一个笑话,一个让官吏看着普通民众如何在泥潭里面挣扎,来获取娱乐感的笑话。

而皇帝派遣出来的不管是巡风使问事制度,还是监察刺史御史制度,都往往是流于形式,甚至其本身就参与了各种腐败。古代华夏的这些统治者们为了确保统治稳固,整顿吏治、打击贪腐,其实也是给了百姓告发官员的渠道。不过,由于朝廷的腐败和官官相护的影响,大多『民告官』的途径都很容易被堵塞,以至于百姓往往求告无门。

或是即便是告了,也往往不了了之,毫无下文,等舆论过去了,官吏便是咬着牙表示『此风断断不可长』,便是跨省拿人不提。

民告官,需要的不仅是勇气,付出的往往是生命。

甚至是还要搭上无辜者的鲜血……

而现在于宛城之中,似乎产生出了一些异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让某些人很害怕。

黄忠在宛城开始缉拿商贾的时候,庞有闻起初还不怎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