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诡三国> 第2649章残薄余光

第2649章残薄余光

较合适?

骠骑大将军斐潜并没有给司马懿一个固定的指标,需要司马懿自行判断。

司马懿原先想要将这些河东的具体情况直接上报给骠骑大将军斐潜,但是想了想之后,又停下了笔,踌躇了一下,最后暂时没有写报告,而是先来拜见了司马防。

父亲大人……一路可是辛苦了,孩儿未能膝前尽孝,使得父亲奔波劳碌……

司马懿低着头,拜在司马防的床榻之前。

司马防带着一大帮子司马氏,从河内而来,到了河东之处,不知道是因为这一路的疲劳叠加,还是因为原本的旧疾复发,反正是走不动了,只能是先请了百医馆的医师前来诊治,也在河东之处停了下来,进行调养。

百医馆的医师看过了,老夫还一时半会死不了……司马防半靠在床榻上,公事办得如何了?

司马懿拱手,将自己的差事略微叙述了一遍。

司马防听了之后,便是微微闭目沉思起来。

司马懿也没有催促,只是在一旁等候着。

司马一族,在先祖的时候,是走得偏向于武,也就是兵家路线的。

司马防的十五世祖司马凯,是战国时期墨家人物,其十四世祖司马蒯聩,是战国时期赵国剑客,十一世祖是司马卬,因军功封西汉殷王。一直到了司马防的曾祖父司马钧的时候,还是作为东汉将领出场的……

直至司马防的父辈司马儁,才开始算是洗点比较成功,举孝廉成为了颍川太守。能在颍川那种文杰鼎盛的地方当太守,在文学上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成的,要不然被人骂了都不知道旁人在说一些什么。

至于为什么东汉时期,司马一族开始洗点,将军事武力上的加点开始偏向于文学,可能和刘秀对于并州凉州一带的将领打压有关,但是不得不说,至少司马一族在面临转折的时候,敏锐的选择了更好的方向,并没有被司马先祖的所谓传统和戒律所框死。

因此,在这一次,司马防又一次突破了原有的限界,他离开了习惯的,承载了多年的司马一族积累的河内,舍弃了他原本的窠臼,拖着沉重的身躯,带着司马剩下的族人到了河东。

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翻墙活动,翻越了司马氏的界墙。

换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