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督军> 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狼(上)

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狼(上)

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山西、关外三省,共合各省援助物资,陆续运至山东,才让赵冠侯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人缘是这么好。

这几省将军里,要么是自己的结拜兄弟,要么就是得过自己恩惠的。比如徐州张辫帅,毅然捐献二十件古董,外带不知道沾了多少血的十万银元,冲的不是山东父老,更不是百万难民,而是前金时代封的世袭一等侯官职外加额驸身份。

倪继冲的安徽来自赵冠侯恩赐,至于山西,则是单纯的恐鲁症,生怕赵冠侯驱难民入晋,干脆花钱买平安。

预算的两千万元,按照陈冷荷和简森的估计,大概两个月不到就会花光。可事实上,两个月下来,用去的款不到一半,同时,各地的捐款,也开始陆续汇到山东,于救灾事业大有帮助。

这得益于赵冠侯亲自选的镜头照相,配合上苏寒芝的名气,以她知名女作家的身份,向社会各界募集捐献,自己带头捐出一部书的版税。

她在中国乃至泰西,都很有一部分铁杆读者,号召力颇强。在她的带动下,现在差不多有二十万以上的资金入帐,后续资金,也在陆续进来,两位女财神盘算着,局面大概会比想象中容易一些。

这些钱花出去,自然不是打水漂,而是换来了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只是这里面很多东西,在普通人看来,花的不值得而已。比如洋人堆在仓库里卖不出的设备,再比如雇佣一些洋人到工厂里工作。

连山东人自己找工作都困难的时候,还要雇佣洋人,这让很多人想不通。毕竟一个洋人的工资开支,可是中国人的五到十倍甚至更多。他们就不信,一个洋人干活真能顶十个中国人?

但是在赵冠侯的铁腕作风,加上白斯文颠倒黑白的神通,这些意见牢骚毫无意义。山东的情形越变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被人认为劳民伤财,可是工厂、铁路、依旧一个接一个的拔地而起。开门做生意的商家越来越多,街道上游荡的无业游民,倒是少了不少。

如果说有谁感到不舒服,那大抵就是自家乡来山东淘金的商人。山东给的价格,凭心而论,不算少。可是比起乱世灾年,难民遍地的实局,这个价格,却又不如预想中的那么高。

毕竟每到灾年,粮价涨个十倍是常态,像山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