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督军> 第四百三十二章 江宁之行

第四百三十二章 江宁之行

江宁的情况,与北方大不相同,驻守此地的新军统领徐绍贞,是前任大员李兴锐一手提拔起来的,与张仁骏并不相得。再者,第九镇的官兵识字率很高,军中读书风气流行,警世钟、猛回头、葛明军等读物,几乎到了公开宣讲的地步。

南京本地,又有着各类体操学校、体育学校等民间军事院校,其培训的学员,因为有一定军事素养,很容易被招募到第九镇。但是这些学生,大多是倾向于学习泰西模式,反对君主制度,同情葛明党乃至自身就是葛明党人的军官士兵数量极大。

自徐锡麒刺恩铭,到安庆起义,第九镇的军官里,有不少人都卷了进去。朝廷对于第九镇,也由重用变成了防范。如今国用不足,京城下旨,对南方各省新军的军饷重新计算,新军减饷,旧军加饷。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南方新军里,很出了一群葛明党。

可是地方而言,给新军减饷,士兵不满情绪日高,搞不好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张仁骏身边只有一支小队子,力量有限,要防范第九镇,就只有重用张员。不但枪炮开始优先装备旧军,就连军饷,也是旧军足额发放,新军拖欠少发。如果旧军欠饷,那证明新军的欠饷更严重。

张仁骏叹息一声“我也是没有办法,两江藩库,向来是义善源代办官款。其突然倒闭,部款无着,军费也就受了影响。几笔洋人的合同不能耽搁,只能先紧着洋人办。好在两江是饷源之地,等到过几个月,总能找到钱庄代办官款,解决问题。我所顾虑的,就是松江的市面如果不能得救,两江商业大受影响,商号倒闭,则饷源之地,亦无饷可筹,那时侯局面就不堪设想了。”

张员倒是不以为然“制军,我看也没什么关系,那些个商人就是群刁滑之徒,没事就爱哭穷,永远听不到他们说自己有钱。其实让他们自救就好,用多少款,摊派下去,谁不肯交就抓起来枪毙,一准有钱。依我看,真正该稳住的是农夫,我看古书说重农抑商,这话是没错的。想想金银再多,也没什么用,还是粮食实在。一顿不吃,就要饿死人。米仓里没了粮,有钱也没有用,当兵的不能饿肚子打仗。”

张仁骏摇摇头“绍轩,你这书都读的都不是地方,我都没什么好话说你,别打岔。”他又对赵冠侯道:“松江的事,绝对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