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督军> 第三百七十二章 铁桶江山(一)

第三百七十二章 铁桶江山(一)

回到山东之后的赵冠侯,手头第一件大事,便是整军。赵冠侯的根基,就是手上的第五镇,他这个巡抚印随时可以交接,只要第五镇在手,就不愁没有官做。反过来没了第五镇,官再大也是空架子。

山东目前的部队除了正军以外,旗城里有旗兵,地方有绿营防营,再加上之前的护路军,林林总总,兵力超过三万以上。况且山东民风尚武,加上由于山东经济发展,各地百姓难民,纷纷逃荒来此找出路。这些人中的青壮,如果不安排到军队里,也可能变成盗贼,破坏地方治安。

可是按袁慰亭给的一镇又一协编制,肯定是安排不开,有一批部队要被裁汰。对于这些兵,赵冠侯并不想放掉,解决的办法,就只能巧立名目。

首先是第五镇,表面上是按照袁慰亭给予的编制设立,但是实际操作中,孙美瑶的骑兵标,是作为架子标来培养。对里面的军官实行培训,日常训练中,也以棚头当排长,排长做哨官训练,这样一到战时,可以迅速扩充为骑兵协。而且单独设立一个镇属警卫营,由过去的米尼步枪哨扩编而来,所有士兵一律装备米尼步枪,军官则额外多两柄左轮手枪以及军刀。

其次就是扩大预备役的编制,大批士兵编入预备役、警查又在部队里额外成立了一个宪兵标,下辖宪兵三营。名义上作为维持军队的执法机构,实际上,所有宪兵操练完全按照步兵标准,战时随时可以转换为步兵。

预备役的军饷,为正规部队的一半,是以转入预备役,在此时,已经被山东部队认为是一种惩罚,这种习惯和认识,一直持续到未来许多年后,始终未变。不少部队宁可在前线上全部打光,也不愿意撤退回去接受转为预备役的惩罚,原因就在于这个耻辱意识。

第三,则是山东率先提出垦殖兵团概念。寓兵于农,将一部分滩涂及荒地由官府出面购买,再由部队进行垦殖,栽种棉花等经济作物。这些部队的收入则由其田地收成来决定,如果遭遇灾荒,则由衙门补给钱粮。武器装备上,则以保护作物为理由,给部队发放枪支,甚至也有手留弹。

武器装备方面,第五镇则重新编制了各部队的武器配备。原本孙美瑶的骑兵标有名无实,这次先是在关外缴获大量马匹,随后又在山东接收了扶桑送来的五百匹阿尔比昂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