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公共收入与财政(一)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公共收入与财政(一)

“现在我国之公共收入,大概可分为租税和非租税收入两大类。当然这是我梁某人简略的划分,财政部肯定有更细致的划分方法,但鉴于你们并不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因此无需了解得那么细,只需听我大致地给你们介绍一下即可。”青岛县兵团二堡某间大教室内,强东贸易公司的老总梁强东又被学生请来讲几节课。

“我国岁入,最初以非租税收入——主要是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现在两者已拉平差距,且租税收入后来居上,大大超过非租税收入,已渐渐成为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梁强东翻了翻讲义,然后石膏粉笔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说道。

根据最新的财政部数据,1664-1665财年政府各项收入总计已经达到了760.2万元的惊人高度,其中国企上缴的利润及其他非租税收入加起来一共313.2万元,租税收入(以七大税种为主)则达到了447万元,其中动产税和不动产税加起来就达到了55.4%,可谓是重中之重——这样的财政收入,虽然无法和欧洲老牌国家如联合省、法兰西、西班牙等国相提并论,但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东岸算上非国民也才一百七八十万人口,能创造这样的政府收入,已经算是“聚敛有术”了,不然试问哪能养得起这么庞大的海陆军、又哪能支撑得了四处开发建设、更别提到处占地殖民了!

760.2万元,折合明国库平银约六百万两,大抵是明前期政府财政收入高峰时的四分之一。当然明朝政府现金收入没这么多,大约只有几百万两,但农税(米麦)、政府屯田、马政(起解的马匹)、柴炭、加耗、草料、税课、徭役、加派等各项杂七杂八的实物收入加起来,却是现金收入的几倍,因此总体上大约超过两千万两——当然明朝后期收入逐年降低,盖因不交税的士绅土地越来越多导致。

但无论如何,不足两百万的人口创造了几千万人的财政收入水平,已经足以令东岸上下自傲了,这意味着政府财政的极大充裕,可以有更多的金钱投入到各个地方,贯彻自己的意志——唔,或许有人会说按购买力平价来算,这些钱在物价高企的东岸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多,好吧,这是事实,但依然掩盖不了东岸政府的豪富。

当然了,国企上缴的利润还好,这都是实打实的收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