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阁>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

1651年8月5日,正如过去两年所做的那样,“南铁渔-001”号和另外三艘同型船只准时停靠在了毛林河畔的木质码头边,准备开始卸货。而在离她们不远处的太平洋上,两艘400吨级的护卫炮舰——隶属于第三舰队——正百无聊赖地飘荡在波涛不兴的海面上,等待着四艘渔船(同时也兼做运输船)卸完货后一同返回阿劳坎港。

而在返回阿劳坎港的路上——准确地说是在奇洛埃岛附近海域——这几艘船只还将顺带捕捕鱼,这一带的竹荚鱼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大群洄游的竹荚鱼在此聚集,给了南铁公司的捕鱼船队非常好的机会。他们将捕获的海鱼塞进安装了乙醚冷冻机的冷藏室内,以便能够长期保存,这其实大大增强了渔船的海上逗留时间,变相降低了捕鱼的成本。

至于这些捕获的鱼类(以竹荚鱼为主)嘛,部分运回阿劳坎港销售,部分在加工处理后返销回智利。就如同荷兰人在英国近海将捕获的鲱鱼出售给英国人一样,东岸人也将数量庞大的竹荚鱼销售到了智利乃至秘鲁市场,在赚足了利润的同时,也使得秘鲁总督区本就规模极小的捕鱼业——托西班牙国王限制秘鲁捕鱼业的“福”——陷入了灭顶之灾。

当然了,秘鲁方面既然有被外来商品冲击得“死亡”掉的行业,如纺织业、捕鱼业、冶铁业,自然也有获得蓬勃发展的行业,比如粮食种植业、烟草种植业、制糖业、伐木业、酿酒业等等。尤其是烟草种植业和制糖业。无论是烟草种植园还是甘蔗种植园。无疑都是极其消耗地力的。这就对高质量的肥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已经在巴西种植园内广受好评的东岸豆饼,就成了秘鲁种植园主们大力进口的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在豆饼大力出口秘鲁的十多个月以来,由于产能的有限,以及巴西、北美市场(弗吉尼亚和佛罗里达)的巨大需求,经罗洽港向外出口的东岸豆饼价格比起最初来已经暴涨了四成,让国内一干榨油-制饼联合企业集体笑歪了嘴。而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各大农业区大豆播种面积激增,谷物播种面积大降(因为利润太过稀薄),新式榨油机及配套蒸汽机的销售量也引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整个行业呈现出了一种火爆兴旺的态势,几乎成了东岸国内不多的至今仍长盛不衰的行

章节目录